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速,为我国的养老保障提出了更严峻的要求,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下,中国人一直秉持着“孝悌”为先的理念,所以中国家庭养老有意识形态上的优势。为了探索代际亲疏关系和个人财富转移的问题,从代际关系的角度分析财富的流动趋势,以便为家庭养老提供建设性的政策意见,营造良好的代际亲疏关系和社会财富转移生态。本文利用2013 CHARLS(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urvey,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全国追访数据,从两代的联系频次、见面频次、居住距离、照顾孙子女等维度构建衡量两代亲疏关系的变量:亲代因子和隔代因子。通过对个人财富转移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到,正向的代际净支付占到了绝大大数,达到了70.29%,其中啃老族占了6.009%,剩余部分则没有明显的代际流动。由此看来,国内大部分的子女至少在货币上都尽到了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但缺少在精神和感情上的有效交流。通过纳入父代和子代的相关特征变量和表征变量,研究父代到子代、子代到父代的个人财富转移与亲属关系因子的影响程度,从概率和规模上进行分析,得出亲代因子对个人财富的向下转移有明显的促进关系,隔代因子对个人财富的向上转移有较强的“挤入”关系,父代对孙子女的照顾会加强子女对父母的“补偿”性支付。高收入会显著促进个人财富转移的发生,女性对家庭的照顾意识在财富转移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为了发现不同表征变量的转移差异,本文分为区位环境、遗产动机、社会福利三个维度进行分类对比,并结合代际流动的方向做出模型估计;通过对实际生活中经验现象的说明和验证,诠释亲疏关系的现实意义,肯定家庭养老的良俗效用,为新时代的家庭养老政策做出理论性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