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内卡病毒A和脑心肌炎病毒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hu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塞内卡病毒A(Senecavirus A,SVA)是属于小RNA病毒科的单股正链RNA病毒,该病毒于2002年首次发现,并被归类为新的病毒属——塞内卡病毒属。自然感染SVA的母猪发病表现为厌食、短暂的低烧、蹄部及口鼻处有充满水泡液或破裂的水疱,并且SVA病毒感染也可能导致新生仔猪死亡。脑心肌炎病毒(Encephalomyocarditis virus,EMCV)也是小RNA病毒科的单股正链RNA病毒,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毒,引起以仔猪脑炎、心肌炎或心肌周围炎症和母猪繁殖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传染病,还可以引起亚临床感染,对世界养猪业造成了较严重经济损失。SVA和EMCV的基因组十分相似,并且这两种病毒不排除在临床中混合感染的可能性。本研究选择SVA和EMCV的保守区域3D基因设计合成引物,建立了可以同时检测SVA和EMCV的双重荧光定量PCR和双重RT-PCR方法,这两种方法均可用于猪群SVA和EMCV感染监测和流行病学初步调查。本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塞内卡病毒A和脑心肌炎病毒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本研究以SVA和EMCV的3D基因序列为靶基因设计并合成了引物和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可以同时检测这两种病毒的双重荧光定量PCR和双重RT-PCR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种检测方法均可以诊断SVA与EMCV,并对其他病毒无扩增,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双重RT-PCR方法检测SVA和EMCV的最小浓度分别为1.0×105 copies/μL和7.6×104copies/μL,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SVA和EMCV的最小浓度分别为 7.6×102copies、μL和9.8 ×101copies/μL,是双重RT-PCR方法的1000倍;通过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建立的标准曲线也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在重复性试验中,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变异系数小于5%,用双重RT-PCR方法对高、中、低三个浓度的模板进行了三次重复检测,结果稳定且一致。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两种检测方法均可准确快速同时诊断SVA和EMCV,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可重复性。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更为灵敏。2.两种PCR方法的临床应用分别用两种PCR检测方法对采集于各地猪场的132份病料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出69份阳性,阳性率为52.27%,其中SVA阳性病料67份,阳性率为50.76%;EMCV阳性病料26份,阳性率为19.70%;混合阳性感染病料23份,混合感染率为33.33%。双重RT-PCR共检测出67份阳性,阳性率为50.76%,其中SVA 阳性病料62份,阳性率为46.97%;EMCV阳性病料17份,阳性率为12.88%;混合阳性感染病料12份,混合感染率为17.91%。上述结果显示,建立的两种PCR方法均可用于临床检测,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比双重RT-PCR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能够更有效地检测SVA与EMCV,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临床样品阳性率结果表明,我国猪群普遍存在SVA和EMCV感染,且两种病毒的混合感染率较高。
其他文献
茶树作为一种丘陵山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常种植于土壤偏酸的地区。在酸性土壤条件下,重金属胁迫常有发生。铜(Cu)和镉(Cd)胁迫是茶树经常面临的两种重金属胁迫类型。Cu和Cd胁迫影响茶树的生长发育和内含成分,造成茶叶产量和品质的下降。因此,挖掘抗重金属相关的途径和基因显得至关重要。Cu和Cd胁迫下活性氧的激增对茶树生理生化造成极大影响。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的合成与再生是植物清除活性氧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是水稻生产的主要任务。但是,我国水稻高产大多以基于施用高量的化学肥料来获得。由此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是农业生态系统中氮素循环的两个重要过程。充分挖掘作物吸收利用氮素的遗传潜力是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重要途径。因此从当前大面积推广的水稻品种中选育氮高效水稻,评价它们的减氮增效潜力,然后在解析水稻高效吸收利用氮素的生物学机制的基础上,提出
随着全球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城市扩张带来了土地资源的占用和消耗。大范围路面硬化减少了城市透水面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为避免雨水在不透水地表汇集,往往通过对雨水管道整改,实现大暴雨级别时雨水的快排功能,但这种方式只是暂时减缓了城市内涝,且大量雨水资源被白白浪费。而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强调了充分发挥城市自然下垫面的透水保水功能,将城市看作水分涵养系统,雨水充沛时可以将其吸收至保水层,短缺时可以通过人工或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五谷、肉、鱼、奶及相关加工副食品的种类和数量也不断丰富,兽药在保证动物源性食品的供应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环丙沙星作为新型、高效、广谱的人工合成抗菌药物,具有多种功能如加快动物生长发育速度、提高动物源性产品品质、降低动物发病率及死亡率等,在水产养殖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对于该类药物的过度滥用常常导致其在水产品中的残留量超标,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中国、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动物产品品质的要求也逐渐上升。在集约化养殖情况下,常在动物日粮中添加一些饲料添加剂以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产品品质。B族维生素是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B2、B6、B12等多种维生素,在机体内彼此协同,共同调节机体的代谢活动,是促进动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早期的研究资料显示,反刍动物瘤胃中的微生物可合成B族维生素,因此在饲养过程中不需要额外添加。但近年来的研究表
随着全球变化与植物群落关系研究的深入,植物功能性状作为连接植物形态、结构与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的桥梁,吸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运用基于性状的途径来研究植物对环境的响应及其对生态过程的影响,以深入理解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的调节机制。目前有关植物功能性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陆地生态系统地上部,而对于地下部分的根系仍关注较少,并且多局限于物种水平。细根作为植物地下部重要的器官,其功能性状随氮沉降的变化规律能够反映植
微生物广泛的存在于自然界中,在动物体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微生物群落与正常生理功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微生物群落紊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甲壳动物作为无脊椎动物类群之一,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胚胎发育时期为甲壳动物重要的发育时期,然而,关于甲壳动物胚胎发育时期的微生物研究并不充分。本研究以罗氏沼虾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16SrDNA高通量测序的技术手段,探究了罗氏沼虾胚胎在受精卵(OM1)、卵裂期(OM2)
麦长管蚜是小麦上一种严重的害虫,一般在小麦叶片上利用高度专化的口针刺吸韧皮部汁液。植物韧皮部防卫(phloem-based defence,PBD)反应受MYB转录因子调控,是抵御昆虫侵害和抵抗病原物的一种有效机制。PBD可形成的凝集素蛋白质和胼胝质作为植物对抗蚜虫的物理屏障。植物表面蜡质也是植物对抗外界恶劣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屏障,可以阻碍害虫寄生和影响植食性昆虫对植物的取食。转录因子MYB调控
水稻(Oryza sativaL.)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保证水稻生产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水稻的生产过程中,病虫害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稻飞虱(Rice Planthopper)是水稻生产的头号害虫,其中灰飞虱(Small Brown Planthopper,SBPH),寄主植物范围最广,不仅危害水稻、小麦、玉米等禾本科植物,吸食韧皮部汁液,造成叶片枯黄,甚至整株死亡
猪伪狂犬病(PR)是由猪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virus,PRV)引起猪的繁殖障碍、共济失调、呼吸困难等症状的一类高接触性传染病,所有年龄段的猪群均易感,且成年猪多隐性感染,不出现症状,但长期排毒,防治排查困难,是现如今养猪业危害最大的传染病之一。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疫苗预防和猪群净化是防控该病的主要方法。随着人类抗病毒研究的发展,筛选和研制用于免疫失败个体或特殊动物个体的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