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现实教学软件的开发和应用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xxxmmm12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的学科特点决定学习化学的难点表现在宏微观间的认知跨度,要降低学习难度,就需要为学生提供实物或微观模型来帮助学生搭起宏微观之间的认知“桥”。增强现实(简称AR)技术是指把现实世界中某一区域原本不存在的虚拟的信息,通过某种媒介并经过计算机仿真后再叠加到真实世界,被人类感官所感知的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AR技术走向大众化,并广泛应用于教育等领域,2018年底,工信部认为要将“VR/AR+教育”作为重点行业应用来推进。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呈现的物质结构模型是一种三维的动态的模型,更能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具象思维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物质结构思维。本文以设计开发一款有机化学增强现实技术软件“OCAR”为例,对如何开发增强现实软件进行系统地论述,并初步确定AR教学软件的评价指标。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教学的理论基础有建构主义理论、情境学习理论、视听教育理论和心流理论。实现增强现实需要跟踪注册、人机交互和显示技术这三大关键技术,增强现实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在各个领域内应用广泛,重点综述其在教育行业中的应用。还从软件内容和外观等方面比较了几款国内外化学增强现实技术应用,发现在有机化学方面的增强现实技术还少有涉及,进而确定本研究的具体内容。再以开发“OCAR”软件为例,对AR软件开发的具体步骤详细分解介绍,最后梳理出增强现实教学软件开发的一般步骤:教学内容和目标分析、开发环境配置、素材准备与制作、交互功能构思与视觉化设计、打包发布APK。可以看到,开发增强现实软件的最大难点是对虚拟对象的建模以及各种虚拟按钮、场景转换、动画播放等的脚本编写。然后将设计开发的“OCAR”软件运用到具体教学中,初步确定增强现实教学辅助软件的四个评价指标:APP质感/美感、功能设计、学习功能以及学习体验。每一级指标下有两到三个问题,采用李克特5分量表,测定学生对此软件的态度。还对教师展开问卷访谈,调查教师对增强现实技术的了解情况和态度,以及AR应用于化学教学需考虑哪些具体问题。本文根据有机化学增强现实教学软件“OCAR”的开发,总结出一个比较确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流程,为增强现实教育APP设计领域的设计者提供了一些有效的信息参考。结果表明,开发增强现实软件必须具体考虑教学内容和目标的需求和适用性,要选择合适的、多样的交互方式。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化学能帮助学生学习有机物空间结构,让微观知识变得“可视化”,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学生认为OCAR软件总体来说不错,APP的质感/美感、学习功能以及学习体验较好,但是软件的交互功能不是很好。未来研究要开发更多内容的有机化学内容,反应机理的交互方式等都需要升级。
其他文献
新型工业化就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对重庆来说,新型工业化建设就是要加强科技投入,通过科技创新来促进科技发展,通过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产业发展来推动工业化进程.
随着IT技术的快速普及,中小企业利用IT服务进行管理和业务创新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现有的IT服务的管理流程对中小企业来讲通常过于复杂、负担过重,造成IT服务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和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高发,老年糖尿病合并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s,CSVD)日益增多。脑小血管指大脑小的穿支动脉和小动脉(直径40~200μm)
企业预算管理,换言之,就是以实现企业长远发展为目标,对企业将来的支出和收入进行统计和编制,企业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经济市场的发
象一夜春风吹绿大地、似万条春水泻向江河,当拨开四害迷雾、夺回艺苑春天,千百万文艺工作者从积年冻土下解放出来的时候,我省剧坛也同全国一样,一下子绽开了戏剧新作的火树
<正> 一、材料 参加训练者为4名健康男性饱和潜水员,年龄23.3±0.5岁(均值±标准差,下同),身高173.8±3.9厘米,体重66.1±4.4公斤,体表面积1.75±0.07平方米,有实际潜水经验
【目的】铃重是构成棉花产量的基本因子之一。本研究旨在定位铃重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为分析铃重遗传组成提供参考。【方法】以中棉所36和海陆渐渗系G2005组配的13
针对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侵蚀的特点,对建造土壤侵蚀量模型系统进行了分析。首先对土壤侵蚀量模型过程进行了描述;其次对土壤侵蚀量模型的发展和两种模型类型进行了比较,并对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通过对2009~2011年在我科住院的3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实施临床护理,对患者进行包括运动康复、饮食、睡眠、心理、用药、
安徽省是典型的农业大省,农村人口众多,而由于受到历史环境、经济水平、教育资源、社会政策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农村人口文化素质偏低,严重制约和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