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评价大隐静脉在针对颈动脉受侵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行颈动脉重建手术的手术安全性,并尝试探讨重建手术中各数据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颈动脉受侵的20例头颈部恶性患者,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11例(占55%);头颈部鳞癌9例(占45%),包括下咽鳞癌、喉鳞癌各2例,颊粘膜鳞癌、舌根鳞癌、上颌窦鳞癌各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鳞癌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大隐静脉在针对颈动脉受侵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行颈动脉重建手术的手术安全性,并尝试探讨重建手术中各数据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颈动脉受侵的20例头颈部恶性患者,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11例(占55%);头颈部鳞癌9例(占45%),包括下咽鳞癌、喉鳞癌各2例,颊粘膜鳞癌、舌根鳞癌、上颌窦鳞癌各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鳞癌2例。统计各患者围手术期及随访情况,并分析各数据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资料主要包括:肿瘤原发或复发灶以及转移情况;供体大隐静脉内径、属支数目、有无变异及疾病;受体颈动脉受侵角度、切除范围、吻合口内径;术中颈动脉阻断时间;术后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并发症、供区下肢并发症;颈动脉血管壁受侵情况;患者随访情况。结果:20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住院期间未发生重建血管出血、破裂、感染。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脑卒中、偏瘫等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5%)术后第一天出现患侧上肢活动障碍、肌力差,五天后好转。未见供区下肢水肿、跛行及其他下肢血液循环影响和功能性影响。供体大隐静脉吻合处最小内径为0.33cm。20例患者随访无丢失,随访时间6~30(15.4±7.76)个月。随访期内6例(占30%)患者死亡,主要死亡原因为远处转移(占66.67%),局部复发患者4例(占20%)。结论:在头颈部肿瘤患者的颈动脉重建手术中,大隐静脉作为供体血管具有易于取材、移植物感染率低等优势,同时该手术能在低神经系统并发症风险下安全、完整地切除肿瘤,值得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治疗前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模型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肺癌原发灶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总共收集了 58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于我院行铂类为基础的标准一线化疗。治疗前进行CT和MRI检查,化疗2周期后采用CT复查,根据RECIST1.1标准将病例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计算肿瘤消退率,测量患者原发灶感兴趣区
目的1.探讨不同减黄方式对合并梗阻性黄疸的壶腹周围癌患者术前减黄效能的优劣。2.探索梗阻性黄疸对壶腹周围癌患者血清糖链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的影响作用和定量关系。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收治的12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前行减黄治疗的胰头癌、十二指肠壶腹癌和胆总管下段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减黄方
药物体外代谢研究是新药研发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药的早期体外代谢评价中对候选药物进行药物代谢酶、药物-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代谢稳定性以及代谢物的活性和毒副作用等研究十分重要。重组人源药物代谢酶系体外模型将药物体外代谢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是传统的体外代谢模型如组织微粒体、细胞系等的有效补充或替代,因其来源便捷、活性稳定且成本较低,在国际上新药研发中得到广泛应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lucu
当今世界高度全球化,新发突发病毒性传染病严重危害着全球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生物界中有着大量的未知的病毒种类,他们随着时间的发展和进化,可能成为一种传染源导致严重的新发传染病。由于缺乏对未知病毒的遗传信息的认知,导致现有的临床检测手段无法检测应对。近些年来,病毒的分子生物研究和检测手段不断深入,下一代测序技术飞速发展,高通量检测手段常用于对新型未知病毒的发现和检测中。而病毒的宏基因组检测成为一种发现
背景研究:寨卡病毒(Zika Virus)是一种蚊媒传播病毒,感染后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如格林巴利综合征;围产期感染寨卡病毒可以导致胎儿小头畸形。由于目前仍缺乏有效的疫苗和特异性的抗寨卡病毒药物,了解寨卡病毒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寻找新的抗寨卡病毒策略。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约20nt的短链RNA,可以结合至信使RNA(message RNA,mRNA)的3’端非编码区
沉香是国际上极负盛名的药用和香料资源之一。在中国、日本、中东、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沉香产业既是传统行业也是发展迅猛的新兴产业。沉香高效结香技术和优良种质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对沉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通体结香技术已在栽培沉香林中广泛应用,能稳定生产沉香,但该技术产沉香的品质变化规律尚不明确;优良沉香种质是近年沉香产业关注的焦点,但优良种质的品质特性无法通过有性繁殖遗传,大规模繁育存在技术障碍;本
研究目的:通过文献研究和现场调研,梳理“两个允许”政策背景下典型地区家庭医生薪酬改革的主要做法以及薪酬现状,探寻典型地区家庭医生薪酬补偿现状,分析“两个允许”政策对家庭医生薪酬补偿的作用,总结不同模式对家庭医生薪酬补偿的影响与问题,提出完善家庭医生薪酬补偿机制的建议。研究内容:一是梳理不同地区家庭医生薪酬补偿情况,包括“两个允许”相关政策实施情况和不同地区家庭医生薪酬补偿现状;二是“两个允许”政策
背景: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患病率最高的单基因心血管遗传疾病,是导致年轻人猝死的首要原因。HCM主要由编码心脏肌小节蛋白的基因突变引起,以常染色体显性方式遗传。通过基因敲入在小鼠中引入肌小节基因致病突变,建立HCM小鼠模型,模拟人类疾病发生发展过程,是研究HCM分子病理机制和探索疾病治疗手段的必要前提。但目前我国国内尚缺少此类小鼠模型。本研
小耳畸形不仅给患者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负担,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正在发展的软骨组织工程技术为耳软骨修复提供了重要手段。支架材料通过提供包括生物刺激、力学支持等在内的拟细胞外基质微环境,对细胞粘附,增殖和分化产生重要影响。其中,制备具有适宜力学强度的支架材料,对维持细胞形态及新生工程化组织的完整尤为重要。因此,有必要构建具有与天然耳软骨压缩模量相匹配的复合支架,以达到更好地促耳软骨修复的目的。此
目的 通过探讨影响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MRSA-HAP)的初始治疗效果的因素,建立初始治疗效果预测模型,以期及早识别危重患者,并为改善治疗效果提供帮助。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了北京协和医院2014年至2020年符合MRSA-HAP诊断的患者,共137例,包括男性86例,女性51例,中位年龄57岁。先通过单因素分析比较临床指标、实验室指标以及治疗情况,随后Logis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