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特色发展之路探索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ex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正处于一个大发展、大变革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推进、国际化步伐加快、市场化越来越深入的形势,为我国大学的发展既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我国大学总体上朝着良性态势的方向发展,但在规模扩张、国际化和市场化过程中也充满浮躁、迷茫与彷徨。几乎每个大学都面临着有限的办学资源与日益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环境的压力,因此都在寻求战略重整与突破。走特色发展之路是大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世界各国大学办学的共同战略选择,是故大学特色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华侨大学是一所以“为侨服务”为办学宗旨的综合性大学,隶属于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发生严重的“印尼排华”事件后,国家为接收印尼归国青年而创办这所大学。学校虽然经历了创办、停办、复办的曲折历程,但“侨校”特色一直贯穿学校办学始终,从遵循国家“办出特色”的要求办学到学校主动确立“打侨牌”的特色战略,学校在特色之路上一直不断地探索、创新。在新的发展时期,“侨校”特色已经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而学校的特色发展之路仍将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只有正视这些困难和挑战,才能将它们变成发展的机遇。选取华侨大学作为研究个案,从历史和现实视角分析华侨大学特色发展问题,并且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以质的研究方法为主,通过访谈学校不同时期的相关群体、查阅文献资料,对大学组织内部学术运行进行微观深描,力图呈现一所大学特色办学的历程与现状,揭示大学在特色发展过程中所面对的冲突、挑战与机遇,探索新时期特色发展的基本路径,并得出对当前我国大学特色发展的一些启示。本文的基本思路是:从历史和现实两条线索,内部和外部两个视角,分析影响华侨大学特色发展的环境因素,呈现华侨大学特色发展的历史脉络与现实处境,提出新时期华侨大学特色发展路径。本文希望通过对一所大学特色发展历史与现状的“深描”,为大学特色发展问题研究与实践提供一些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内容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包括研究缘起、基本概念界定、文献综述、研究思路与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与实施过程以及所选个案介绍六个方面内容。第二部分阐述华侨大学的特色发展历程。本部分将华侨大学特色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创办时期(1960-1964)、复办时期(1978-1989)、调整时期(1990-1999)和发展时期(2000年-至今)。受国际环境、国家侨务政策、华侨华人群体变迁以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等因素影响,“侨校”特色在这四个阶段发展过程中有不同的表现和特点。第三部分揭示华侨大学特色发展的困境与挑战。这一部分分析处于新的发展时期华侨大学特色发展的外部环境,包括高等教育发展特点、华侨华人群体生存与生活状态、侨务政策不断更新、国家在国际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侨校”特色被赋予新的内涵,“侨校”特色发展面临现实困境和挑战,特色战略实施过程存在特色认识分化、特色战略实施成效不明显、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第四部分是关于华侨大学特色发展路径思考。这一部分从大学特色内涵、大学特色认同、大学职能、大学治理、大学文化五个层面探讨华侨大学新时期特色发展路径。在这一部分提出大学特色发展必须回归大学作为学术组织的基本属性,知识探究和传播是根本,提升核心竞争力是目标,捍卫大学精神是持久动力,特色发展必须立足于大学的基本职能,具体体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上。此外,大学内部治理水平、大学精神培育是大学特色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第五部分是结论和启示。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华侨大学作为一所特色型大学,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形成发展起来的。在新形势下,华侨大学要重新界定为侨服务的方向和内涵,凝聚特色共识,实现特色发展;2.华侨大学特色发展重点要从学术卓越上进行突破。3.华侨大学特色发展必须具有战略规划,进行合理的定位、资源配置。4.华侨大学特色发展需要精心组织和加强领导,保证政策能够贯彻落实执行。5.华侨大学特色发展最终是解放大学教师的创造活力。本研究的主要启示如下:1.坚持特色发展是大学办学的必然选择;2.追求大学自主是大学特色发展的前提;3.引入市场竞争是大学特色发展的动力;4.选拔大学校长是大学特色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
其他文献
基于IGS几百个观测站对数十颗GNSS卫星长时间和高时空分辨率的跟踪观测,利用地基GNSS技术反演全球电离层总电子含量的时空分布,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于电离层的认识。然而,IGS观测站在全球的分布并不均匀,大部分观测站位于北半球的大陆地区,广阔的海洋地区只有很少甚至没有GNSS观测站。在缺乏电离层观测数据的地区,电离层模型的精度显著降低。影响全球电离层模型精度的主要因素为模型数据源和模型算法。近些年
空间内涵是信息的重要构成要素,研究表明,在人类社会中有超过57%的数据信息与地理位置、空间区位相关。特别是随着移动定位、传感器网络、移动互联等技术的发展,在人们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通过网络环境传输与共享的泛在地理信息呈指数级增长,其构成了对客观世界多尺度、大纵深、全覆盖的动态映像。在互联网泛在地理信息中,网络文本是其重要的存在形式,有近20%的网络文本中包含对地理位置信息的描述,并且超过四分之一的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甲壳素/壳聚糖作为天然高分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由它们构筑的一系列不同形式的纳米材料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其中甲壳素/壳聚糖纳米凝胶材料兼具了纳米颗粒和凝胶的优点,已在药物递送、抗菌材料、生物成像、组织工程等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论文利用碱/尿素水溶剂体系溶解甲壳素/壳聚糖,采用一步搅拌法热诱导甲壳素/壳聚糖分子链自组装制备出甲壳素/壳聚糖纳米凝胶,以此为基础构建一系列甲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