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转换过程。一个成功的译本需要满足语内语外的多种因素,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英汉两种语言结构层面的研究一直倍受关注。作为英语语系中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定语从句被广泛应用在文学作品中,用来传达严谨且复杂的逻辑关系,并对既定主题的发展脉络作详尽叙述。考虑到译本中译文质量的重要性,国内外许多理论家和学者从来都不曾忽略对这一主题的全面研究。
本文仍然将英语定语从句汉译作为研究课题,将通过细致描述译者在面对定语从句时的所思所想、分析译者在翻译实践过程中所采取的处理措施以及支撑其翻译策略的原因,对英语定语从句汉译的理据进行研究。
本文语料选自美国当代著名作家——迈克尔·柯达写的一本短篇传记《尤里西斯·辛普森·格兰特》。该书被认为是对一位美国历史巨人的生动描述,2009年由Harper Perennial公司出版后,好评如潮,很快跻身于畅销书的行列。除此之外,这本书虽然简短,但信息量极广,而且发人深省,具有很大的历史和传记参考价值。《尤里西斯·辛普森·格兰特》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迈克尔·柯达借助定语从句在全文架构上表现出来的独特技巧,而正是这一巧妙运用变成了翻译时的一大障碍。
本文将前人在句法层面所取得的成就作为理论基础(特别是乔姆斯基的深层结构理论,该理论指出尽管两种语言在表层结构上存在着明显差别,但它们仍然有相互转换的可能性),借助文学翻译和传记翻译方面的一些学术成就,对定语从句进行研究。同时,翻译教学中的“大声思维”法则在本文中也得到运用。该法则旨在展现译者(或翻译行为中的受试者)的认知过程,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或受试者的思维模式,并找到解决实际翻译情景中他们所展现出来的具体问题的方法。
本文的预期结果是客观描述译者或受试者对于短篇传记《尤里西斯·辛普森·格兰特》一书中定语从句的真实处理,并且指出了本文存在的局限性以及对于翻译教学的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