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常的本义为不正常,通常是指那些违反常态、常规、常识的事例或现象;科学中的反常则是指在科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与常规科学规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或者科学论断等不相符或相违背的反驳或拒斥。反常对科学理论的演进、科学革命的兴起、科学事业的进步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本文在科学合理性理论模式内探讨反常在科学哲学史上的发展脉络,并运用一种新型的科学合理性评价模式来考察反常,透视不同科学合理性对反常的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关注,进而比较各个合理性模式的优缺点。协调合理性理论模式下,反常是科学理论追求综合协调过程中的冲突因子,具有不同的强弱等级;在科学理论的经验、概念以及背景层面都存在反常,协调论允许反常的产生和存在,认为反常有助于科学的发现和理论的增生,不同层面、不同等级的反常影响着理论的不同层次,但是这种影响是平权的,科学主体可以通过提升理论的综合协调力来消除局部反常。总之,协调合理性理论模式站在更高的角度,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来看待反常,更加符合科学史和科学发展的轨迹,也具备了更大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