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乡村聚落空间的传承与再造研究——以浙江丽水地区为例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50025547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进程使得村落走向衰败,如何延续并再现传统,展现传统聚落的独特性,并在传承发展中求得创新,成为当下学者们探索与追求的课题。  因此论文以浙江丽水地区内的172个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实地调研同时对收集到的既有数据和资料文献进行分析,总结丽水的自然环境特色和历史传统,以及所形成的具有处州特色的文化内涵。  其次根据传统聚落所处的地形地貌将其分为山地型、平原丘陵型和滨水型三类,并从聚落和建筑两个层面对传统聚落空间进行分析。最终归纳总结出丽水地区传统聚落的总体风貌特色。  尽管传统聚落具有独特的美感,然而却越来越难满足村民对于现代生活的需求。乡村的衰败进而引发了传统技艺和文化的没落以及村民对于乡村认同感的淡薄。乡村需要保护,乡村也需要发展,通过对三个新村再造的案例来探讨如何平衡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最后提出传统村落传承和再造的原则和策略。在传承方面强调与自然相和谐,保留传统空间肌理和重视宗族文化,而在再造方面体现大统一小丰富的风貌格局,以模式+调整的方式鼓励村民自主建造,最终结合徐岸村的实际规划设计案例进而验证之前的原则和策略,赋予其实际意义。希望本论文的内容能为今后的乡村建设提供一点经验帮助。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领域的土地使用制度、建设方式、投资渠道、房地产开发管理方式等发生了新变化、新情况,国内的城市规划界开始研究探索一种技术规定与管理实施相结合
旧建筑改造的观念在全球范围内为人熟知,对改造方式的研究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尝试。旧建筑表现出的文化性及其代表的情感被无限放大,同时也丧失了本体的表现力成为既定文化的附
城市空间是城市物质、精神与社会生活的载体,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区域空间也出现了空间形态杂乱无序、历史文化丢失以及社会关系紊乱等新的问题。本文以商业综合体
学位
在20世纪后半叶的西方建筑界,高技派建筑以其对技术的独特应用和表达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建筑作品。   本文以高技派建筑的结构技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结
最近几年灾害频发,各种灾害如地震、泥石流、滑坡、洪水等的发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损失。由于经济、教育、医疗以及防灾设施方面的落后性,灾害的发生会使村镇遭受更加严重
城市快速发展对空间的需求与土地资源短缺之间的现实矛盾已成为国内各城市共同面临的问题,有限的资源迫切需要城市改变目前单一粗放的发展方式,途径之一便是对城市旧城的有机更
人类社会对化石燃料的巨大需求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是造成目前严峻的环境形势的最主要原因。在我国,建筑总能耗占到全国总能耗的约三分之一,其中,公共建筑的能耗显著又高于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意识的提高,近代建筑保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然而在迅速的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往往把保护工作的重点关注在建筑的外表
以2014年为节点,上溯10年,中国黄金产业整个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不仅是自中共十八大以来黄金产业加快市场化进程的显著表现,更是中国引领全球黄金产业发展潮流迈向世界产金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