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权威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历程而不断得到巩固,这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带来源源不断的执政绩效,更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自身的建设和治理。随着党的执政环境更加复杂化,执政任务更加多样化,加强党的制度建设,落实制度治党的绩效符合执政党改革和发展的规律,是中国共产党迈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构建以法治权威为核心的执政权威是转变中国共产党自身治理方式的重要内容,旨在满足人民对党提升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之需求和期望,应对执政挑战,化解执政风险,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巩固人民政权的合法性,以提高党的自身建设和治理的制度化水平来提升党的执政权威。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综合运用历史分析、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等方法,从权力、权威和合法性关系出发,探究制度治党的内涵,分析中国共产党执政权威的演变规律,梳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的内外部环境特征和发展特点,总结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度治党巩固执政权威的逻辑和经验,能够为今后制度治党向更深层次发展提供参考。从理论上看,制度治党的内涵包含着制度、治理和政党治理等概念的含义,只有对这些概念进行系统化地分析,才能理解和揭示出制度治党的含义和特征。制度治党是一个静态布局和动态实施相结合的概念,从静态讲,制度治党要求建立一套系统科学的制度体系;从动态看,制度治党是一个“制度供给—制度实施—制度反馈”的动态过程,其最终的目的是巩固政党的合法性。权力、权威和合法性的关系是分析执政权威生成和变化的基本工具,执政权威的衍生逻辑是权力被公众认同转变为权威,最终落实于政权的合法性。一个政党要取得民众对执政的认同和服从,政党自身就要构建一套相互协调的权威生成机制,涵盖意识形态、领袖、制度和执政绩效等因素,以保证政党内部治理水平和执政能力,不断缩小政绩与期望的差距。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局部执政时期、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下的全面执政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条件下的全面执政时期。这三个时期执政的内外部环境各异,中国共产党对制度治党的探索在曲折中向前发展,取得了很多成绩,创造出治国理政的历史辉煌。制度治党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党管党治党的有效手段和坚强保障。制度治党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执政条件下特征各异,其逻辑都是按照“回应诉求—推进法治—提升执政能力”进行的,取得了珍贵的历史经验,为制度治党继续向前发展,实现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不断深化的世情、国情和党情,通过总结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把中国共产党的制度治党和自身执政权威的构建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推动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不断取得新的发展和新的成就,在全面推进制度治党的基础上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权威建构达到了新的历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