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定向增发作为股权分置改革后一种新的股权再融资方式,由于具有发行费用低、融资门槛低、发行程序简便等其他再融资方式所不具备的优点,日益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中股权再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整体而言,近些年井喷的定向增发融资模式发挥了其优势,起到了积极作用,优化了我国的资本市场。但另一方面,由于定向增发牵扯到了新老股东的利益再分配,而我国当前上市公司股权较为集中,投资者保护机制弱,大股东存在通过定向增发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条件,综上本文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而在定向增发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折价率,鉴于此,本文主要研究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对增发折价的影响。本文以利益输送假说、流动性补偿假说、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及委托代理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通过理论分析提出假设,以大股东是否参与、大股东认购比例、股权集中程度、大股东认购方式和基准日与发行日间隔天数做为解释变量,分别研究这些变量对定向增发折价产生的影响。本文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沪深A股中成功实施定向增发的共876家公司为样本,其中大股东参与的249家,首先通过描述性统计对上述变量进行分析,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建立回归模型对上述变量与定增折价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若大股东参与认购定向增发新股,则定向增发折价率高;(2)大股东在定向增发中的认购比例与定向增发折价率不存在明显相关关系;(3)增发前,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即股权集中度越高,定向增发折价率越高;(4)定向增发中,折价率与大股东认购方式有关,现金形式下增发折价率低;(5)定向增发中,定价基准日与发行日的间隔天数越长,定向增发折价率越高。在实证分析的最后进行稳健性检验以进一步巩固证实本文的结论。本文的最后根据实证得出的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规范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完善定向增发相关法律机制;加强信息披露;证监会加强监管;完善投资者自我保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