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西北地区寒武系盐下白云岩沉积与储层特征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lwxl35540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主要研究塔里木盆地柯坪、巴楚、塔中和塔北地区寒武系盐下肖尔布拉克组白云岩,以碳酸盐岩沉积岩石学、石油地质学、储层地质学等多门学科为理论基础,结合野外露头、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曲线和地震等多种不同手段,展开了研究区肖尔布拉克组白云岩岩石学特征、沉积相划分、沉积相展布、沉积模式、储层空间类型、储层性能评价和储层分布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如下认识:研究区肖尔布拉克组主要包括4个沉积相,分别是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和台地斜坡。巴楚地区和柯坪地区的肖尔布拉克组资料较为齐全,研究区局限台地相主要分布在巴楚地区,可识别出潮坪、潟湖和台内滩亚相,其中潮坪发育云坪、泥云坪、膏云坪等微相,潟湖相发育泥云坪、云坪、盐岩等微相;巴楚南部以及塔中北部地区主要为藻云坪亚相;北部凹陷为开阔台地相,其中央地区为台内洼地亚相,北部凹陷外围为台内丘滩亚相;塔深1井和柯坪地区的苏盖特布拉克剖面等野外露头为台缘带;斜坡相主要有星火1井为典型钻遇井。研究区肖尔布拉克组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有晶间(溶)孔、粒间(溶)孔、藻格架孔、溶蚀孔洞和裂缝,主要的储集空间组合为孔隙一孔洞型,储层类型为Ⅱ类储层和Ⅲ类储层。研究区盐下白云岩储层具有明显的分段性和非均质性:在柯坪地区和巴楚地区顶部发育了一段厚度稳定的优质储层,下段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厚度减薄且储层质量变差;塔中地区储层厚度减薄,储层质量一般;塔北地区储层不发育。
其他文献
近年来,分布式信号处理技术迅速发展,通过实现网络中每个传感器的本地处理和相邻传感器之间的通信,提高了网络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目标跟踪作为信号处理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为了有效提高软件开发质量,减少由于程序设计和不良编码风格导致的代码异味,亟需对异味处理方式进行改进,即提高重构效率。由于重构的成本较大,且不同的代码异味对软件系统来说并非同等重要,本文提出了两种不同的重构策略,以不同的异味排序方法来着重关注那些有较高概率出现异味的类。此前,对于代码异味排序的研究,主要分为基于种类级(kind)和基于实例级(instance)两类。基于种类级的异味排序主要是对不同异
维生素D3(Vitamin D3,VD3)作为重要的激素前体,它是人类、动物生长和繁殖必不可少的一种物质。VD3其母核结构中的C1α位或C25位若发生羟基化作用,可以形成具有生理活性的VD3,具
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例如物体检测、识别、跟踪,场景理解等。这其中,图像语义分割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全卷积神经网络在处理图像语义分割问题上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优势。最常用的全卷积网络为编解码器结构,在编码过程中,原图像会被降采样,因此大量的空间信息被丢失,导致分割精度下降。此外,通常的算法模型都会采用较为庞大的神经网络结构,导致推理速度的下降。而如果单纯的使用轻量级网络作为编码器
自然场景图像中的文字检测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由于自然场景的复杂性、文字本身多样性以及图像质量等因素的影响,该类图像的文字检测任务具有挑战性。本课
近年来,在教育信息化、远程教育和web2.0等应用带动下,在线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当前的在线教育并不是完全以用户为中心,并不能根据用户的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为每个用户提供最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已经从各个方面不断地、深入地渗透到我们的社会生活当中。虽然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便利,但同时也使得信息安全的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影响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国防安全以及文化安全的重大问题。作为保障信息安全的密码学的重要分支,数字签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属性的数字签名是于2007年提出的一类特殊数字签名,能够细粒度地划分身份特征,使得数字签名不再是签名者和验证者
Bezier曲线以及B样条曲线在传统几何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几何工业的发展,传统Bezier曲线以及B样条曲线因其本身的缺陷已经很难满足人们的需要.与此同时许多有理形式的Bezier曲线被提出来,这解决了传统方法的问题,但有理化方法不仅存在渐进问题,而且权因子的使用不当会对曲线曲面设计产生一定的破坏性.鉴于上述问题,大量带形状参数的类Bernstein基或类B样条基孕育而出.目前
为满足尖端技术领域对钨合金零件提出的高表面质量要求,需对钨合金零件进行精密/超精密加工。但目前采用切削等方式加工时存在严重的刀具磨损现象,使获得的钨合金零件表面质
随着工业制造等行业的迅猛发展,工艺水平不断提高,作为保证产品质量的测量定位工作也变得愈发重要,实现高精度的自动化定位成为研究热点和难点。相较于人工定位,激光定位具有检测精度高、安全性好、操作便捷等优点,但是传统的激光中心位置检测算法对光斑形态要求较高,在光斑出现一定畸变时,计算结果可能会出现较大误差。因此,需要提高复杂情况下的激光光斑中心检测精度,保证测量工作的顺利完成。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激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