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价值和作用机理,为本治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70例,将符合纳入标准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浮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两组均为隔天治疗1次,6次为一个疗程。在初次治疗前、治疗一次后、治疗一疗程后、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对病情进行评估,记录Constant-Murley score(CMS)肩关节评定积分,对各次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对比浮针组和电针组总分、总有效率等数据,对比浮针与电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结果1.在疾病疗效方面,治疗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为94.29%(临床痊愈率为28.57%,显效率为37.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57%(临床痊愈率为11.43%,显效率为25.71%)。两组疾病疗效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愈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数值均较高,提示两组治疗均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2.两组组内比较:浮针治疗一次总分、疼痛积分较治疗前升高,而电针则无明显改变。提示浮针疗法治疗一次即能明显升高总分及疼痛积分,起效时间优于电针疗法。浮针随访ADL及肩关节活动度积分较一疗程升高,而电针无明显改变。提示浮针疗法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及肩关节活动度方面,中长期疗效较显著。3.两组组间比较:两组各个治疗时期CMS评分总分、疼痛积分、日常生活能力积分及肩关节活动度积分的组间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浮针疗法在升高总分、改善疼痛、日常生活能力及肩关节活动度的即时、近期、中长期疗效均优于电针。结论采用浮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治疗组经过浮针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在镇痛、改善日程生活能力及肩关节活动度方面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