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分析不同修复方法对深型楔状缺损下颌第一前磨牙应力分布的影响,以期为临床选择更有利于剩余牙体组织应力分布、减小牙折风险的修复方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CT扫描下颌第一前磨牙后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模拟深型楔状缺损,在此基础上建立根管治疗后缺损处未做任何处理的模型作为对照组,按照根管治疗后修复方法不同建立四个实验组模型:树脂充填组(A)、树脂充填后桩修复组(B)、树脂充填后冠修复组(C)、树脂充填后桩冠修复组(D);根据桩的材料将B、D组分为四个亚组:纤维桩组(B1、D1)、金钯桩组(B2、D2)、纯钛桩组(B3、D3)和钴铬桩组(B4、D4)。分别以100N、30°斜向加载于颊尖顶偏颊面,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 14.5分析模型中牙体以及修复体内部的最大主应力和Von Mises应力。结果1.对照组模型剩余牙体组织最大主应力和Von Mises应力峰值与缺损尖端处牙本质相同,且大于实验组。2.无全冠修复的A、B组最大主应力和Von Mises应力峰值均降低,A组降幅大于B组;3.全冠修复的C、D组剩余牙体组织、桩-牙本质界面处的牙本质和缺损尖端处牙本质的最大主应力峰值与Von Mises应力峰值较B组明显降低;不论剩余牙体组织还是缺损尖端处牙本质,C组的最大主应力和Von Mises应力峰值与D组相似。4.随着桩弹性模量增大,B、D组铸造桩组的桩-牙本质界处牙本质应力峰值明显大于纤维桩组。结论1.深型楔状缺损患牙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可明显改善剩余牙体组织尤其是缺损尖端牙本质的应力集中。2.深型楔状缺损患牙全冠修复时在根管内放置桩并不是必须的,若放置桩,考虑到患牙折裂后再修复,建议临床上选择弹性模量与牙本质较为相似的纤维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