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皮提取物通过PTP1B调节治疗糖尿病的机制研究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u_lf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木棉皮醇提物对糖尿病小鼠血糖血脂的调节作用,并研究其对PTP1B及下游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木棉皮对糖尿病小鼠血糖调节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引发昆明种小鼠糖尿病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动物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400mg/kg)、木棉皮高剂量组(400mg/kg)、中剂量组(200mg/kg)、低剂量组(100mg/kg),同时取健康动物设置空白组,连续灌胃给药5周,观察各组小鼠治疗后的一般情况;在给药的第7天、14天、21天、28天、35天测定小鼠的空腹血糖,并考察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能力,采用OGTT实验测定动物葡萄糖耐量水平,评估小鼠的血糖调节功能。末次给药后,测定血清中葡萄糖、胰岛素、总胆固醇、总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并取肝脏测定肝糖元和肝脏甘油三酯的含量;取胰腺,用HE染色观察组织结构的变化;取肝脏,用RT-PCR法测定木棉皮醇提物对糖尿病小鼠肝脏PTP1B、IRS、AKT、FOXO1 mRNA的表达,用Western-bolt法测定PTP1B、IRS-1/p IRS-1、AKT/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1小鼠一般情况:模型组小鼠饮食量和尿量明显增多,反应迟钝,木棉皮醇提物组小鼠上述情况明显好转。2治疗后,与模型组小鼠相比,木棉皮醇提物能降低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其中木棉皮高剂量组小鼠血糖值显著低于模型组(P<0.001),木棉皮中剂量和低剂量也有显著的降糖作用(P<0.001)。各给药治疗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P<0.05)、血清甘油三酯(P<0.05)、血清低密度脂蛋白(P<0.001),肝脏甘油三酯(P<0.05)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此外,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增高(P<0.001)、肝脏肝糖元含量显著升高(P<0.05)。3给药治疗后,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结果显示,在同等葡萄糖刺激的条件下,各组小鼠胰岛素的分泌水平差异较大,其中木棉皮高、中剂量组的胰岛素增加百分比显著大于模型组(P<0.05)。4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小鼠的胰岛数目较多,细胞分布规则,形状清晰,腺泡分支较少。5治疗后,木棉皮醇提物组IRS及FOXO1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PTP1B mRNA、AKT mRNA相对表达无显著差异。6治疗后,木棉皮醇提物组PTP1B蛋白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pIRS-1/IRS-1蛋白比率显著升高(P<0.05),pAKT/AKT蛋白比率同样显著升高(P<0.05)。结论:木棉皮乙醇提取物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缓解脂质代谢紊乱状态,减轻胰岛损伤,并可以通过抑制PTP1B活性,进而影响胰岛素信号转导,从而起到改善糖尿病小鼠的糖脂代谢的作用。
其他文献
利用测井曲线进行河流沉积微相的识别在油田开发后期的剩余油寻找过程中具有指导意义,而利用计算机完成自动识别则可以提升工作效率。自动识别方法的研究流程可以遵循选择测
满族自古信奉萨满教,建立过清王朝,活跃在中国历史舞台上长达200余年之久,原始的渔猎经济早已被农业文明所替代,清朝以来,受中原汉文化的影响,满族的精神文化变化极大,但却始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是人类社会几千年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内在的强大动力。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
背景:脑卒中是全球人口死亡和致残的首要原因。卒中后,多数存活病人都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研究证明,早
顺吞蒲是18世纪泰国著名诗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诗人之一,他也是泰国历史上的“桂冠诗人”,被人们称为“格伦之父”,在泰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顺吞蒲出生
创新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创新,是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具有发展战略意义的一个重要理念。然而,什么是创新?应该怎样进行创新?当前学术界关于这两个问题的探讨很多,莫衷一
语言测试是第二外语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成功的测试是有效的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帮助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改进教学手段的有效途径;是检测教学与学习效果的重
1999年,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成立,标志着我国出版业开始选择集团化发展的道路。至2007年底,由政府主导组建的出版集团已达30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出版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
食品安全问题正在凸显成为影响民众身体健康和食品企业生死存亡的至关重要的问题。中国速冻食品行业作为中国食品工业重要的新生力量,通过近十几年的高速发展,速冻食品正在成
广西从2003年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试点工作,到2010年新农合政策已基本实现在广西全区各县市全面覆盖,有效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保障了农民基本医疗需求。本文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