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脑通胶囊对轻度血管性痴呆早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对事件相关电位(P300)、认知功能、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指标变化的影响,为本制剂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160例轻度VD早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治疗组予脑通胶囊4粒/次,口服,日3次;对照组予尼莫地平30mg/次,口服,日3次;同时针对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分别作相应处理;疗程满3月后对照组继续原有治疗,治疗组脑通胶囊减量至3粒/次,日3次,长期维持治疗。观察治疗3月后以及连续治疗疗程已达1年者的总体疗效以及MMSE、画钟试验、ADL评分、P300潜伏期、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和药物安全性能。
结果:1.近期疗效:(1)总有效率: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8.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7.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MMSE总分及画钟试验评分:两组病例MMSE总分及画钟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性升高(P<0.05),但治疗组评分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3)IADL、PSMS项及ADL总分,两组病例的IADL、PSMS项及ADL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P300潜伏期变化:两组病例P300潜伏期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治疗组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5)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两组病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变化不明显(P>0.05)。2.远期疗效:对两组连续治疗疗程达1年的病例进行疗效统计,结果:(1)总有效率: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1.4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1年后与治疗组3月后比较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1年后与对照组3月后比较总有效率无明显改变(P>0.05);(2)MMSE总分及画钟试验评分:两组病例MMSE总分及画钟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性升高(P<0.05),但治疗组评分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3)IADL、PSMS项及ADL总分,两组病例的IADL、PSMS项及ADL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评分与对照组比无明显变化(P>0.05);(4)P300潜伏期变化:两组病例的潜伏期较治疗前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间比较,治疗组评分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5)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两组病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组间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3.不良反应观察:对治疗3月后及疗程已达1年以上病例进行检查,肝功能、肾功能等安全指标检测无明显变化,患者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显示脑通胶囊安全、无毒副作用,可长期服用。
结论:脑通胶囊治疗轻度VD早期有较好的近远期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其生活能力,并对P300潜伏期、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异常也有一定改善作用,长期服用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