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应力状态的超声测试技术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lllb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凝土结构的应力状态,是评估其运营期间安全性能的重要指标。不同于传统的应力检测方法,本文以超声尾波为研究对象,分析多个荷载等级下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应力幅值特征。基于奇异值分解的理论方法,对应力幅值矩阵进行特征分解,构建了用于荷载拟合的特性向量。应力幅值作为信号处理的关键数据,要保证重复试验的超声尾波具有稳定性,为此展开了不同耦合条件的对比试验,并推导出三种优化数据的方法,最终选定了环氧树脂耦合剂和基于傅里叶变换的波形重采样方法,以提高应力幅值的稳定性。对梁的不同应力状态进行超声尾波采集,分析应力幅值矩阵与外荷载的线性关系和试验结果的重复性,评价超声尾波与荷载拟合模型的准确度。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分析超声尾波在混凝土结构中的传播机理、信号特征和影响因素,调研声学信号的一般处理方法,提出基于奇异值分解的分析思路,建立应力幅值矩阵的荷载拟合模型,制定超声尾波研究梁应力状态的技术主线。对原始数据的稳定性优化,提出基于傅里叶变换和线性插值的预处理方案,以减小试验条件对荷载波形造成的影响,使得应力幅值矩阵的特性向量对试验荷载能够达到准确、可靠和稳定的拟合效果。
  (2)根据超声尾波理论和梁的计算模型,设计合理的试验加载方案,以达到混凝土结构发育超声尾波的最佳应力状态。比较不同荷载下的超声尾波相关系数,设定测试所需的最佳采样频率、时域范围和信号增益等参数。为查找数据稳定性的试验影响因素,展开了不同类型的对比试验,分析超声尾波能量与流质耦合剂、固体耦合剂、试验环境温湿度和超声波仪器温度之间的同步变化关系,确定出本文试验的最佳测试条件。
  (3)按从静到动的加载方式进行试验研究,首先分析自重应力下超声尾波的幅值稳定性,找到在静止状态时影响试验结果的主要因素;再进行间天加载试验,目的是在增加荷载时尽量减小不必要的扰动,分析尾波幅值与应力状态的定性关系。最后进行重复加载试验,以模拟梁的真实荷载工况,分析拟合值在横向上的线性相关系数和纵向上的标准差。对三种试验方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将所有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优化,结合波形的幅值特征,量化荷载拟合结果的改善程度。
其他文献
装配化施工是桥梁工业化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节段预制拼装是预应力简支梁桥和连续梁桥的主要装配化技术,其中键齿胶接缝是块段连接构造的主要形式。由于节段间接缝为素混凝土,钢筋不连续,接缝成为抗剪薄弱点,节段拼装梁的抗剪能力成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滚石、行车落物、车辆侧翻等冲击荷载对桥梁结构的作用不容忽视,往往导致剪切破坏为主的破坏形式,但目前研究尚局限于整体式梁,对节段拼装梁特别是接缝处冲击作用下动力响应
作为大跨度桥梁中的典型,斜拉桥在交通运输工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其抗震性能备受关注。在斜拉桥的纵桥向,通常采用飘浮体系来减小结构地震内力,并在塔梁间设置粘滞阻尼器控制主梁地震位移。飘浮体系斜拉桥属于典型的柔性体系,地震动特性对其动力响应影响很大,同时也会对阻尼器的减震效果产生显著影响。为了研究地震动特性对纵飘斜拉桥粘滞阻尼器减震效果的影响规律,首先基于纵飘斜拉桥的动力响应特征,建立了双质点简化分
硫酸盐侵蚀是导致地下工程中混凝土结构劣化损伤最广泛和最常见的环境侵蚀,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长期性能,从而危及结构安全性和使用性能。钢纤维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增强阻裂性能和耐久性,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特别是隧道及地下工程中,经常用于围岩破碎或者软弱地段。钢纤维混凝土受硫酸盐侵蚀过程较普通混凝土更为复杂,影响因素更多,一旦失效危害更大。因此,开展钢纤维混凝土硫酸盐侵蚀研究,对其长期性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由于其自身结构简单、受力合理、外形优美、施工方便等诸多优势受到了桥梁工程师们的青睐,随着环境对混凝土梁桥建设所提出的更大跨度的要求,从材料方面出发,钢-混混合梁特大跨连续刚构桥逐渐进入人们视野。但是,由于其建造实例较少,并且国内外针对混合梁特大跨轨道连续刚构桥的设计参数方面研究成果很少,极少数关于设计参数的优化研究也仅是针对对称混合梁连续刚构公路桥展开,而对于边跨不对称
斜拉扣挂悬臂浇筑法是国内近十多年才开始使用的一种混凝土拱桥施工方法。采用斜拉扣挂悬臂浇筑法施工的拱桥,扣索力直接影响到主拱圈内力和线形。由于混凝土抗拉强度较小,施工中只能通过扣索力来控制混凝土拱圈拉应力不超限,使其拉应力处于可控状态。拱圈线形虽可通过预抬值实现,但如果线形相差过大,势必增大挂篮修正预抬值的难度,因此拱圈线形也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本文以鸡鸣三省大桥为依托工程,系统开展钢筋混凝土拱桥主
地震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一旦发生将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我国许多城市就位于断层附近或地震带中。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跨江、跨海桥梁的建设成为必需,对靠近断层又建立在深水中的斜拉桥,除了可能遭遇强震作用外,河床/海床的冲刷作用同样会削弱整个桥梁的刚度,从而进一步加
学位
PBL剪力连接件因其施工简便、抗剪承载力高、延展性能好以及抗疲劳性能优异等特点,在钢-砼组合结构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现有文献中没有考虑推出试件与组合结构实际约束状态的区别,导致各位研究者依据推出试验提出的PBL连接件承载力计算公式的结果差异较大。为了明确约束钢筋和试件与试验台座之间接触摩擦力等附加约束的影响机制,本文开展了推出试验和数值分析,并提出了考虑附加约束影响的PBL连接件承载力计算方
学位
国内建造的大跨度拱桥绝大多数采用悬臂拼装法施工,拱肋的受力、线形与施工过程紧密相关。受到制作精度、测量误差及传统经验的影响,在拱桥施工过程中常采取拱段间垫塞钢板的方式来调整拱肋线形,造成扣索实际张拉力偏小、拱肋线形严重偏离目标的问题。近年来,围绕悬臂拼装法施工的拱桥,相关学者针对拱段安装过程中的扣索力与预抬值开展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很少就拱段间垫塞钢板对扣索力、主拱线形及内力的影响进行
梁拱组合刚构桥兼具梁桥与拱桥的受力特性,结构的轻巧、纤细,自重轻,可以有效解决箱梁裂缝开展与跨中长期下挠问题,提高了跨越能力。作为一种新兴桥型,对其动力方向研究较少。同时在进行梁拱组合刚构桥抗震设计时,主要设计参数的确定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与盲目性,往往不能得到最优的设计方案。以在建的礼嘉嘉陵江大桥为工程实例背景,通过围绕梁拱组合刚构桥的抗震性能提出系统且有效的设计参数优化方法,并对设计参数进行优化研
斜拉索非线性振动问题是当前重点研究课题之一。研究表明拉索各模态间以及各向激励间存在不同的初始相位,且对激励频率以及斜拉索非线性振动特性存在显著影响。目前,对考虑斜拉索激励相位差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多限于对某一组特定参数进行分析。本文主要采用理论分析、参数分析以及对比归纳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端部激励相位差对斜拉索响应幅值的影响,主体内容如下:  (1)建立了斜拉索两端受三向激励时的非线性振动理论模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