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场地震作用下局部冲刷对斜拉桥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yi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一旦发生将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我国许多城市就位于断层附近或地震带中。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跨江、跨海桥梁的建设成为必需,对靠近断层又建立在深水中的斜拉桥,除了可能遭遇强震作用外,河床/海床的冲刷作用同样会削弱整个桥梁的刚度,从而进一步加剧桥梁在地震下的危险性。本文研究近场地震作用下局部冲刷对斜拉桥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工程的抗震分析、设计和加固处治提供参考。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
  (1)首先,以一座双塔单索面斜拉桥为桥例,采用SAP2000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其中,桩基部分采用p-y曲线法模拟桩-土相互作用。通过现有经典理论公式,计算出背景工程的最大局部冲刷深度,并将其分为5个不同冲刷深度来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冲刷会增大桥梁的自振周期,且随冲刷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冲刷深度改变对低阶振型无明显影响,对高阶振型的影响主要在于桩基部分;冲刷对振型质量参与系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一阶振型上。
  (2)其次,采用峰值加速度PGA为0.3g的近场地震波,对不同冲刷深度下的全桥分析模型进行非线性时程响应分析,重点对比研究了在近场地震作用下冲刷深度对主塔、桥墩、主梁和桩基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冲刷只发生在主塔下的桩基,因此冲刷对主塔地震响应的影响明显大于桥墩,且冲刷对桥梁纵桥向弯矩、剪力的影响多是不利的,而对横桥向则部分有利;在PGA为0.3g的近场地震作用下,在无冲刷和最大冲刷深度下桩基皆处于线弹性阶段,因此冲刷对主塔、桥墩等的地震响应的影响仍较小,但对主塔和主梁位移的影响不可忽视。
  (3)接着,选取典型的近场地震波,将其PGA分别调整至0.1g~1.0g,采用增量动力分析IDA法,研究了近场地震动强度和冲刷深度对桥梁地震响应的共同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地震强度的不断增大,桥梁地震响应不断增大,冲刷会增大桥梁纵向地震响应,但对横向地震响应的影响在很多工况下是有利的;冲刷对主塔桩基地震内力、位移响应的不利影响不容忽视,尤其在桩侧不同土层交接处,较大的冲刷深度会大幅度增大桩基的弯矩响应,这在设计时应予特别重视,尤其是在中强地震下作用下。
  (4)最后,以IDA分析结果为基础,采用能力需求比法,对不同冲刷深度下的斜拉桥进行抗震性能评估,研究桥梁在不同强度地震下出现各种损伤的具体位置及破坏先后顺序。研究表明:在不断增大的地震强度下,随着冲刷深度的增加,桥梁各关键截面抗震富余不断降低;冲刷深度的增加主要降低了塔底的抗弯富余,但塔底几乎未出现损伤;冲刷对桥墩抗弯能力的影响主要在I级损伤状态,此时冲刷深度越大,桥墩会越早进入屈服状态,而对Ⅱ、Ⅲ级损伤状态的影响较弱;冲刷对桩基抗震性能的影响较大,尤其在Ⅰ级损伤状态下,冲刷深度越大,桩基纵桥向越容易出现抗弯损伤。
其他文献
桥梁的动力性态是结构安全状态评价的重要依据,现有技术通常依据有限点接触式传感器数据推算桥梁的动力特性参数,费用高、效率低、且无法获取结构的全息动力性态变化。本文依托导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影像轮廓线叠差分析获取桥梁全息变形及结构状态演绎方法探索(51778094)”,开展了基于非接触式高速摄像机获取桥梁结构全息动力性态数据的探索,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针对室内自锚式悬索桥模型
在役桥梁预应力钢绞线应力损失是影响桥梁承载能力和健康状态的重要影响因素,钢绞线作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及缆索结构中的重要承载构件,实现其应力检测具有重要意义。LC谐振通过在钢绞线两端连接导线将其作为电感接入电路,通过测试电路的谐振频率实现钢绞线的应力检测,此方法对于实现钢绞线应力检测具有很大的潜力。  前期研究发现,钢绞线作为铁磁性材料,钢绞线应力会导致磁导率发生变化,同时受材料特性的影响,也会产生形
学位
桥梁护栏是保障桥面行车安全的重要防护设施,在交通安全工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道路桥梁上行驶的车辆越来越多,各类车型所占的比例也逐渐发生着变化,在现行交通形势下,车辆失控冲出桥梁护栏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表明既有桥梁护栏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从节约经济的角度出发,利用既有桥梁护栏结构本身,并在原护栏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技术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根据既有桥面护栏设
学位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桥梁建设中的建筑材料、施工工艺、桥梁结构等都拥有了较大的提升空间。因而大跨径混凝土斜拉桥的施工控制理论也相应得到应用,在这样的发展前提下,考虑从参数识别和误差预测两个方面进行大跨径混凝土斜拉桥施工控制理论的研究。本文首次引用灰色-马尔科夫预测模型,致力于提高大跨径斜拉桥在成桥线形、索力等控制精度,满足施工要求,保证大跨径混凝土斜拉桥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因此本文主要
随着我国城市交通网络的迅速发展,桥梁数量显著增加。由于空间通航要求、展线限制、地基条件以及地形等的限制,采用传统桥塔等高的斜拉桥不方便也不经济,而高低塔斜拉桥合适的跨径组合可以很好地适应地形。钢-混凝土叠合梁主梁的斜拉桥具有结构恒载小、刚度大、造型美观新颖等优势,应用越加广泛。处于自然环境中的桥梁结构会受到温度作用的影响,其作用效应占活载很大一部分,对桥梁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有较大的影响。而国内外绝
装配化施工是桥梁工业化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节段预制拼装是预应力简支梁桥和连续梁桥的主要装配化技术,其中键齿胶接缝是块段连接构造的主要形式。由于节段间接缝为素混凝土,钢筋不连续,接缝成为抗剪薄弱点,节段拼装梁的抗剪能力成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滚石、行车落物、车辆侧翻等冲击荷载对桥梁结构的作用不容忽视,往往导致剪切破坏为主的破坏形式,但目前研究尚局限于整体式梁,对节段拼装梁特别是接缝处冲击作用下动力响应
作为大跨度桥梁中的典型,斜拉桥在交通运输工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其抗震性能备受关注。在斜拉桥的纵桥向,通常采用飘浮体系来减小结构地震内力,并在塔梁间设置粘滞阻尼器控制主梁地震位移。飘浮体系斜拉桥属于典型的柔性体系,地震动特性对其动力响应影响很大,同时也会对阻尼器的减震效果产生显著影响。为了研究地震动特性对纵飘斜拉桥粘滞阻尼器减震效果的影响规律,首先基于纵飘斜拉桥的动力响应特征,建立了双质点简化分
硫酸盐侵蚀是导致地下工程中混凝土结构劣化损伤最广泛和最常见的环境侵蚀,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长期性能,从而危及结构安全性和使用性能。钢纤维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增强阻裂性能和耐久性,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特别是隧道及地下工程中,经常用于围岩破碎或者软弱地段。钢纤维混凝土受硫酸盐侵蚀过程较普通混凝土更为复杂,影响因素更多,一旦失效危害更大。因此,开展钢纤维混凝土硫酸盐侵蚀研究,对其长期性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由于其自身结构简单、受力合理、外形优美、施工方便等诸多优势受到了桥梁工程师们的青睐,随着环境对混凝土梁桥建设所提出的更大跨度的要求,从材料方面出发,钢-混混合梁特大跨连续刚构桥逐渐进入人们视野。但是,由于其建造实例较少,并且国内外针对混合梁特大跨轨道连续刚构桥的设计参数方面研究成果很少,极少数关于设计参数的优化研究也仅是针对对称混合梁连续刚构公路桥展开,而对于边跨不对称
斜拉扣挂悬臂浇筑法是国内近十多年才开始使用的一种混凝土拱桥施工方法。采用斜拉扣挂悬臂浇筑法施工的拱桥,扣索力直接影响到主拱圈内力和线形。由于混凝土抗拉强度较小,施工中只能通过扣索力来控制混凝土拱圈拉应力不超限,使其拉应力处于可控状态。拱圈线形虽可通过预抬值实现,但如果线形相差过大,势必增大挂篮修正预抬值的难度,因此拱圈线形也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本文以鸡鸣三省大桥为依托工程,系统开展钢筋混凝土拱桥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