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临床上急慢性咳嗽病越来越多,很多呈现反复迁延,疗效不佳,顽固难愈。导师景洪贵主任中医师从医40余年,医德高尚,学验俱丰,桃李芬芳。其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探索、总结出从肺痹角度来认识和治疗这类顽固性咳嗽独到的经验。本文旨在对导师治疗肺痹顽咳的理论和经验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总结,并对其学术思想和学术渊源进行初步的整理。方法:从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两个方面进行总结、整理。理论研究方面,通过考究古代文献,梳理经典理论,分析、归纳历代医家对“肺痹”“顽咳”的认识,结合当代医家的相关认识,研究总结导师提出肺痹顽咳病名的理论思路,以及对该病理、法、方、药及病后调理-线贯通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临床研究方面,分为两部分。①收集导师治疗肺痹顽咳病例处方620张,将处方病证用药等信息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采用分类计算得出各相关频率数据,进行比较分析。②对止咳1号方治疗急性支气管炎(风寒犯肺型)肺痹顽咳进行临床观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29例;治疗组予止咳1号方,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疗程6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疗效变化。结果:理论研究方面,梳理了导师私淑李孔定等中医大家,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渊源。初步总结了其“中和”的生命观,主张调气论治,重视调理脾肾,衷中参西的学术思想特点。明确了肺痹顽咳为临床上感受外邪以肺气痹郁为病机特点,病程大于3周,反复迁延难愈且胸部影像学无明显异常的咳嗽。总结了该病诊断与鉴别思路,归纳出临床辨证治疗分风寒犯肺型、风热犯肺型、湿热蕴肺型、邪犯少阳型和肺脾肾虚型等五个证型。强调了该病用药特点宜轻宣流通,舒展肺气,祛邪外出。并详列其处方止咳1、2、3、4、5号方和具体化裁用药。还详细阐述了病后饮食禁忌生冷、甜、咸、酸和鱼虾等食物。生活调护注意避免接触香水、花露水、灭蚊药等芳香刺激性气味,以及避免接触花粉、烟尘、动物毛屑和尘螨等。临床研究结果提示:①处方研究结果。止咳1、2、3号方以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感染后咳嗽为多,两病用方占到该方的67.7%、67.4%和58%。止咳4号方用于变应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气管哮喘较多,占总本方用数的73.1%。止咳5号方仅用于变应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病的后期。用药频率前十位分别为甘草、桔梗、黄芩、杏仁、麻黄、蝉蜕、射干、南沙参、丹参、柴胡。②止咳1号方临床研究。止咳1号方在治疗急性支气管炎(风寒犯肺型)肺痹顽咳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在中医证候疗效上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在咳嗽、咽痒、胸闷等症状改善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咳嗽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缩短近1天。用药过程中未观察到不良反应。结论:导师景洪贵主任中医师发皇古义,融汇新知,衷中参西,对肺痹顽咳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辨治体系。止咳1号方在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风寒犯肺型)肺痹顽咳方面临床疗效肯定,呈现优于常规西医治疗方法的趋势。虽然对于肺痹顽咳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但仍需进一步研究提高。笔者认为,在导师经验基础上,参入六经表证辨治的思路方法,可能会取得更理想的效果,是今后研究和思考的方向。同时,将设计更加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以客观实验数据证实其疗效,并进步揭示其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