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莫来石纳米纤维基隔热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feng112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量的不断增加,人类对能源高速增长的需求和能源存量日趋减少的矛盾愈发凸显,提高能源利用率迫在眉睫。在建筑保温、冶炼、管道运输等领域,使用隔热材料能够减少能源损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同时,技术进步在不断挑战现有隔热材料的性能,军事、航空航天、高温催化等领域都在不断提高对隔热材料的性能要求。因此,高性能隔热材料的开发已经成为材料研究界的热点话题。现有隔热材料中,莫来石纳米纤维基隔热材料具有丰富的孔结构、优异的耐高温性、高温抗蠕变、抗热震等特点,是一种极具潜力的隔热材料。但目前莫来石纳米纤维基隔热材料往往厚度较薄,隔热性能有限,严重限制了该材料的应用场景。如何进一步提升其隔热能力,是莫来石纳米纤维隔热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溶胶-凝胶法在原料混合均匀度、安全性、能耗、操作难易程度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静电纺丝法具有步骤简便、设备简单、成本低、工艺参数调整方便、纺丝过程可控等优点,二者结合已成为最具前景的莫来石纳米纤维材料制备方法之一。本课题以六水氯化铝、异丙醇铝、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配置前驱体溶胶,在此基础上添加聚氧化乙烯作纺丝助剂制备纺丝溶胶,结合静电纺丝法制备莫来石纳米纤维基隔热材料,最终制备得到了厚度达150mm,体积密度为6mg/cm~3的莫来石纳米纤维基隔热材料,相比传统膜状莫来石纳米纤维材料厚度大幅增加。通过改变溶剂体系对前驱体水解程度进行调控,在单根莫来石纳米纤维上引入孔径范围在1~32nm的孔结构,使莫来石纳米纤维材料室温下的导热系数低至了0.024W m-1 K-1。与之相比,实心莫来石纳米纤维材料室温下的导热系数为0.030W m-1 K-1。通过增加材料厚度和引入孔结构两方面的改进,显著提高了莫来石纳米纤维基隔热材料的隔热能力。结果表明,在400℃热台测试中,25mm厚的多孔莫来石纳米纤维基隔热材料样品可达到288℃的降温幅度,具有优异的隔热性能。进一步探究了多孔莫来石纳米纤维基隔热材料煅烧过程中的晶型转变规律、力学性能和耐高温性能。结果表明,前驱体纤维在900℃出现无晶体结构到δ-Al2O3晶体的转变,在1300℃达到完全的莫来石化,生成稳定的莫来石结晶。多孔莫来石纳米纤维基隔热材料能够承受13k Pa的拉伸应力和1.98k Pa的压缩应力,经过50次循环屈曲和500次循环压缩后,没有出现应力的大幅衰减,具有良好的柔性和耐久性。同时,该材料在1300℃的高温下仍然能够保持自身性状不发生改变,表现出良好的耐高温性能,极大的拓宽了莫来石隔热材料在高温隔热领域的应用场景。综合以上因素,本课题制备得到的多孔莫来石纳米纤维基隔热材料与传统莫来石纳米纤维隔热材料相比,导热系数明显降低(低至0.024W m-1 K-1),厚度明显增加(可达150mm),表现出优异的隔热性能,且具有良好的耐温性(使用温度高达1300℃)和力学性能。该材料在高温隔热领域展现出巨大的优势和应用前景,为后续隔热材料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其他文献
基于我国传统农业与健康产业的现实背景,本文探讨了二者融合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了产业融合的发展路径。我国传统农业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生态环境污染、生产规模化程度低、技术创新不足、产品标准不定、产业对接方式单一等困境。要实现二者可持续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可以采用以下四条路径,分别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为健康产业发展培育良好的自然和人文生态;大力发展功能农业,为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的产品原料支撑;大
近年来塑料污染备受关注,已成为是全球生态焦点问题之一,其中传统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用后丢弃带来的污染是其主要贡献源。禁止一次性不可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已成为一种较为公认的有效防治措施。海南省“禁塑名录(第一批)”明确禁止主要含有聚乙烯(PE)、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6种不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一次
目的 分析2018—2020年宁波市海曙区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实施情况及效果,为查验工作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18—2020年海曙区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数据资料,并分析查验情况。结果 2018—2020年托幼机构和小学查验率均为100.00%;2018—2019年托幼机构和小学漏证数均为0,2020年小学漏证数高于托幼机构。2018—2020年查验后疫苗全程免疫率均高于
<正>艺术、城市、生活、建筑,这些维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全球文化背景下,公共艺术如同一个城市的名片对外展现自身的精神风貌和文化魅力。本文综合性梳理了公共艺术自出现以来与城市环境融合的基础情况;分析了二者融合发展的诱因,包括数字技术的出现、材料的推陈出新、后现代思潮的涌现;客观看待了公共艺术与城市环境艺术融合的积极意义,以及存在的部分问题;最后基于未来发展视角,对公共艺术与城市环境融合发展趋势
期刊
纪录片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日本导演竹内亮的纪录片《走近大凉山》通过参与式表达,挖掘大凉山富有地方特色的图像符号、文字符号、色彩符号和听觉符号,展示了地方风貌,呈现了大凉山实现全面小康的真实场景,并呈现出中国的精神内涵。同时,该片突出符号细节,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从而受到了海内外观众的喜爱,为中国跨文化传播纪录片的制作提供了创新性借鉴。
城市微更新是基于微空间的环境建设与更新,是为提高公共生活品质而探索的一种新方法。社区环境作为社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居民日常生活的烟火气和家园感,是城市微更新的重要内容。公共艺术介入到微更新设计中可以增强社区文化的塑造,文章通过分析参与类型的公共艺术在微更新中的特点及优势,探讨参与型公共艺术引领社区美育发展的营造策略。
本文阐述了碾米线加工的工艺流程,针对当前大米加工碎米率高的问题,研究设计了碾米线精准加工的多级联控系统,该系统较大地改善了加工质量并降低了能耗。
“十四五”(2021-2025年)是我国建设皮革强国的关键阶段。当前,我国皮鞋行业正处在质量升级、产品产能收缩的时期。而营销是皮鞋企业实现质量升级和提升产能的重要手段,对皮鞋企业而言,如何利用营销为其创造“新的生命力”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消费者行为的改变,以“企业”为中心的传统营销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而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数字化营销方式应运而生,它使企业能以更高效的方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