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爆轰波化学反应机理、传播机理数值和实验研究

来源 :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ywe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爆轰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爆轰的研究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问题,一方面涉及流体动力学,另一方面还包括化学反应动力学,两方面耦合在一起,并伴有大量能量释放;爆轰过程释放的巨大能量在生产生活中会造成很多毁灭性的灾难,比如碳氢燃料的爆炸事故。因此为了人民财产安全考虑,减小爆炸事故的危害,需要深入研究爆轰的形成过程和传播机理,有效地控制爆轰,做到从根本上抑制爆轰的形成,使其危害降到最低,达到安全防护、防爆的目的;另一方面,随着对爆轰的形成过程和传播机理的进一步研究,人们能够利用爆轰释放的巨大能量,将其高破坏性转化为强驱动力,应用到常规武器领域,航空航天推进领域,爆轰发动机等领域。本文主要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了爆轰波的化学反应机理和传播机理,得到一些较为重要的结论如下:1.研究了10-25KPa初始压力下,2H2 +O2和2H2 +O2+Ar预混气体在直径D=95mm的钢管中的爆轰实验,通过分析获得的胞格结构烟迹片,氩气的加入使得爆轰胞格变大变均匀,在对数坐标轴下胞格的尺度随压力的增加呈线性减小,耦合线性公式为λ=C.P-n,因此根据胞格的尺度可以预测反应的初始压力。2.对比研究了不同化学反应机理的优缺点以及应用条件,为了研究爆轰波的细节问题,本文采用了9组分48反应的基元反应模型,建立了描述多组分爆轰反应的Euler方程,考虑了复杂的化学反应对爆轰波结构的影响,从细节上研究了爆轰波形成过程不同化学组分在反应中所起作用不同。为了解决基元化学反应源项尺度引起的刚性,对控制方程在时间上采用附加龙格库塔半隐式算法处理,空间上采用五阶高精度WENO格式离散。基于MPI平台开发了大规模并行计算程序。3.应用开发的程序对爆轰波在不同楔面角下的反射过程进行了研究,分别从爆轰波的传播过程和不同化学组分在爆轰波传播中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随着楔面角的增加三波点轨迹角逐渐减小,三波点轨迹线接近直线,楔面上压力沿楔面呈减小趋势,顶点所受压力最大;采用基元化学反应模型研究了不同化学组分在爆轰波传播时含量不同,所起作用不同,反应物和生成物在整个化学反应中含量的变化最大,而整个化学反应中间产物含量一直很少。4.数值模拟系统分析了不同曲率弯管对爆轰波传播特性的影响,通过对比计算结果揭示了其传播特性的内在机理。爆轰波在弯管中传播受到稀疏波和压缩波的影响,随着曲率的增加上壁面范围出现了熄爆和再起爆机制,下壁面是过驱爆轰传播,并形成横向移动的爆轰波向上壁面移动,爆轰胞格随着爆轰波的不同传播机制大小不同,内外壁面所受压力不同。
其他文献
2015年4月13日,河南实验中学教师顾少强,留下一封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转身离开了那座生活了将近35年的城市.两年多的时间悄然流逝,现在她过得怎么样,有没有完
本文根据访谈及相关文献,考察张东荪及其两个儿子张宗炳、张宗燧,女儿张宗烨在北大的活动,梳理张氏父子四五十年代在北京大学从事学习研究的经历,希冀窥探父子三人五十年代的
本文的主题是世界核电发展形势与核安全要求的提高,在简要回顾世界核电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介绍了我国正在积极推进的第三代核电批量建设和自主创新,同时强调认真吸取福岛核电站经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在力生长因子E肽(MGF-Ct24E)和应力作用下成骨细胞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体外培养原代成骨细胞,分别对细胞施加周期性拉伸刺激(应变12%,频率0.5 Hz)
2018年7月26日,加拿大卫生部(Health Canada)网站发布信息,通报了对伊布替尼(Ibrutinib)导致严重且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风险的评估结果.
在单细胞层次研究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物组学等已成为人们发现生命化学物质基础和深入了解其分子机制的主要方向。这主要可能是因为单细胞层次上的分析更有
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在气体存储,催化,药物传输和发光等诸多方面都显示出独特的性质和诱人的广阔应用前景。其中,荧光传感器通常会具有响应
很多阴阳离子和生物分子在环境和生物领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设计合适的荧光化学传感器实现对这些物质的检测是当今研究的热点。由于不需要加入有机溶剂助溶,水溶性荧光传感
<正>"烧饭不变色,炖肉不变味,煎药不变性……"这是人们对平定砂器诸多益处的精炼总结。烧饭不变色"民以食为天",中国自古就是讲求饮食文化的国度。饮食文化包含的范围很广,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