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事业是一个社会发展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是“国之重器”。民国时期,中国社会历经动荡,政府和社会对教育事业非常重视,教育事业也在这一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中,教职员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民国时期,教育作为教化新民和控制思想的重要手段,教师在统治阶级眼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间随着教职员群体的扩大,教职员待遇和社会保障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本文以民国时期教职员的养老和社会保障政策为研究重点,对教职员养老金及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过程、实施效果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考察,力图展现民国时期教职员在当时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下积极争取权益、与政府之间“互动-博弈”的过程,以期深入分析教职员养老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发展及影响。本文首先概述了民国学校发展对教职员需求增大,教职员的数量和群体构成,工作状况以及生活状况四个方面的情况,指出教职员对于社会保障政策的需求。然后考察了教职员养老金制度的发展与形成,用历史和社会双重视角描绘了养老金制度发展形成的内部需求与外部推动、“互动-博弈”式的制订及修订过程、内容解读及实施效果,力图展现民国教职员与政府的互动图景。其次分析了教职员其他社会保障情况,主要从学术休假制度、子女免费入学和恤金制度三个方面对教职员社会保障情况进行补充。再次,阐述了教职员养老和社保制度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以及民国教职员养老和社会保障制度对当时社会发展的三大影响。最后总结了民国教职员养老和社保制度的进步之处和不足之处,并结合现实提出“制度不仅需要顶层的设计,还需要有实施的基础”和“制度的生长性不容忽视”等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