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装配式建筑在我国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相关政策、体系、产业链及技术仍需不断完善。理论上,装配式建筑有着明显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但由于其建造方法的改变,带来的成本效益衡量与评价问题值得探讨。
本文首先基于相关理论对装配式建筑的成本效益进行了界定;其次,基于模糊集合原理构建装配式项目成本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初步方案,并通过DEMATEL法以及信效度检验等对评价体系进行筛选修正,最终建立含有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7个末级指标的装配式项目成本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并建立了基于组合权重-模糊综合评价的评价模型;然后,基于构建的评价模型,以A项目为例,从装配率、PC部品质量、绿色性三方面对其成本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第三,对上述评价结果进行佐证分析,比较A项目与传统现浇式建设模式在成本与效益方面的差异及优势,证明了A项目综合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最后,对装配式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内在关系进行综合分析,从消费者、投资者、政府角度分析了装配式项目成本效益的内在关系,并针对此提出优化成本效益的对策。
通过运用基于组合权重-模糊综合评价的模型对A项目的成本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发现绿色性是衡量装配式项目成本效益的关键指标,主体结构的装配率以及原材料的质量是影响装配式项目成本效益的重要因素。A项目在成本效益层面,整体实施效果处于中等水平。分析发现,与现浇式建筑相比,在成本方面,装配式建筑的每平米造价整体高于现浇式建筑;而在效益方面,装配式建筑的整体效益高于现浇式建筑,其中,节材、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等带来的效益较为突出。而上述分析结论表明,从长远角度来看,A项目的成本效益控制效果较为可观,佐证了评价结果的合理性。从消费者、投资者、政府角度分析装配式项目成本效益内在关系发现,政府政策引导对消费者以及投资者选择装配式设计建筑具有关键作用。政府可通过推出税率优惠政策、财政补贴政策以及价格政策等,以进一步优化装配式建筑的成本效益,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应用推广。
本文首先基于相关理论对装配式建筑的成本效益进行了界定;其次,基于模糊集合原理构建装配式项目成本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初步方案,并通过DEMATEL法以及信效度检验等对评价体系进行筛选修正,最终建立含有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7个末级指标的装配式项目成本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并建立了基于组合权重-模糊综合评价的评价模型;然后,基于构建的评价模型,以A项目为例,从装配率、PC部品质量、绿色性三方面对其成本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第三,对上述评价结果进行佐证分析,比较A项目与传统现浇式建设模式在成本与效益方面的差异及优势,证明了A项目综合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最后,对装配式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内在关系进行综合分析,从消费者、投资者、政府角度分析了装配式项目成本效益的内在关系,并针对此提出优化成本效益的对策。
通过运用基于组合权重-模糊综合评价的模型对A项目的成本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发现绿色性是衡量装配式项目成本效益的关键指标,主体结构的装配率以及原材料的质量是影响装配式项目成本效益的重要因素。A项目在成本效益层面,整体实施效果处于中等水平。分析发现,与现浇式建筑相比,在成本方面,装配式建筑的每平米造价整体高于现浇式建筑;而在效益方面,装配式建筑的整体效益高于现浇式建筑,其中,节材、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等带来的效益较为突出。而上述分析结论表明,从长远角度来看,A项目的成本效益控制效果较为可观,佐证了评价结果的合理性。从消费者、投资者、政府角度分析装配式项目成本效益内在关系发现,政府政策引导对消费者以及投资者选择装配式设计建筑具有关键作用。政府可通过推出税率优惠政策、财政补贴政策以及价格政策等,以进一步优化装配式建筑的成本效益,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