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HIV--1逆转录酶结合口袋疏水作用区的DAPY类NNRTIs的设计、合成与活性评价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juan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1)引起的一种破坏人体免疫系统的慢性传染病。HIV-1生命周期中,逆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RT)在病毒逆转录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是研发抗艾滋病药物的理想靶点。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目前临床应用的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RTIs)可被分为核苷(酸)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ucleoside/Nucleot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NRTIs/NtRTIs)和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NNRTIs)。已上市的NNRTIs具有高选择性、强抗病毒活性、低细胞毒性的优势,使得其成为高效抗逆转录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的重要组分。但是长期服药后出现的耐药性、毒副作用等问题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研发高效、低毒、抗耐药性的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仍然是目前抗HIV-1药物研究的重大科研任务。
  随着HIV相关的结构生物学快速发展,许多NNRTIs/RT复合物的共晶结构被详细解析,具有抗耐药性的抑制剂与RT的结合模式得到深刻认识,为新一代高效抗耐药NNRTIs的研发提供了有用的线索。NNRTIs结构的高度柔性与结合口袋内高度保守氨基酸残基的存在为二芳基嘧啶(DAPY)类NNRTIs的结构修饰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本论文根据NNRTIs与靶标的结合模式,运用结构生物学信息、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和药物化学基本原理等,在DAPYs左翼疏水作用区部位进行了结构多样性修饰探索,开展了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工作:靶向NNIBP疏水作用区的DAPY类HIV-1NNRTIs的设计、合成与活性评价
  为解决第二代NNRTIs上市药物利匹韦林(RPV)所存在的细胞毒性强(脱靶效应)、溶解度差和易产生耐药突变株等问题,根据RPV/RT共晶结构中结合口袋(NNIBP)的主要特征,采取生物电子等排策略对RPV左翼氰基乙烯基所处的NNIBP疏水作用区进行了结构多样性修饰,以期与周围保守氨基酸残基产生新的结合力,探索NNIBP的“蛋白-溶剂”界面,在保障活性的前提下改善RPV的细胞毒性,共设计合成了16个结构新颖的DAPYs类HIV-1抑制剂。
  首先利用MTT法对所有目标化合物进行了抗HIV-1体外细胞水平活性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列的大部分化合物对HIV-1野生株表现出几十个纳摩尔到亚微摩尔的抑制活性。除FS13外,其他化合物的EC50值介于16nM-0.722μM。FS2对HIV-1野生型显示出最强的抑制活性,其EC50值为16nM,优于阳性对照药3TC(EC50=5.234μM)、NVP(EC50=0.16μM),与AZT(EC50=0.021μM)相当,但仍弱于第二代NNRTIs的ETV(EC50=3nM)和RPV(EC50=1.3nM)。在抗耐药株活性测试中,FS2对HIV-1临床常见单突变株K103N(EC50=39nM)的抑制活性优于上市药物3TC、NVP、EFV(EC50=2.792,6.745,0.103μM),还对具有严重耐药性的RES056(K103N+Y181C)毒株具有一定的活性(EC50=1.463μM)。同时,与RPV(CC50=4.38μM)相比,有7个化合物的细胞毒性降低3.8-51.8倍,初步改善了先导化合物RPV的毒性问题。然后,我们通过HIV-1逆转录酶抑制实验进一步确认了新合成小分子的作用靶标。目标化合物的初步构效关系(SAR)与分子模拟研究等也在本章节进行了探讨。
  基于高效模块反应微量合成与快速筛选技术发现新型DAPY类NNRTIs
  通过模块反应的微量合成来构建优势片段组合库,并运用快速筛选技术是快速发现药物先导化合物的有效途径。第三章采用基于靶标结构的合理药物设计策略,靶向NNIBP的疏水作用区,利用羟胺-醛模块化反应建立了“肟”化合物组合库(116个)。首先对所得组合库的化合物进行了单一浓度下(1.0μM)抑酶活性水平测试,筛选得到5个苗头化合物(FQ53、FQ54、FQ77、FQ78、FQ79)并进行了抑酶实验测试。抗HIV-1RT实验结果评价,有4个化合物的抗病毒效果(IC50:0.34~0.39μM)与阳性对照RPV(IC50=0.23μM)相当。随后,对初筛所得苗头化合物完成了毫克级的合成并经波谱确证结构。目前,苗头化合物的体外细胞(MT4)水平抗HIV-1的活性测试正在进行中。
  综上,为提高DAPYs对HIV-1临床常见突变株的抑制活性,降低化合物的细胞毒性的问题,我们基于靶标的合理药物设计,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与基于点击化学和快速筛选的技术,对第二代NNRTIs中的RPV进行了结构多样性修饰,共设计合成了16个结构全新的DAPY类NNRTIs与116个“肟”化合物的NNRTIs组合库。经细胞水平及酶水平的生物活性测试,多个化合物对HIV-1野生株及单突变株(K103N)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有望通过后期的修饰探索发现高效、抗耐药、且理化性质良好的先导化合物。
  
其他文献
学位
肿瘤细胞由于其无限扩增的特性,导致肿瘤区域内供血供氧不足,肿瘤的低氧微环境将激活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信号传导通路,调控下游多种与肿瘤发生、发展紧密相关的靶基因转录活性,促进肿瘤细胞的迁移、侵袭与增殖等恶性发展。研究表明,靶向HIF-1信号传导通路的小分子抑制剂能够有效得抑制肿瘤的生长。7-Hydroxyneolamellarin A(
学位
炔酚类化合物(Selaginellin)主要是指从中华卷柏或垫状卷柏中提取得到的一类含有乙炔基苯酚和亚甲基苯醌独特结构的化合物。对于此类化合物的研究也已经从提取分离发展到了全合成和发现其潜在生物活性,目前已经报道的此类化合物具有包括抗氧化、神经保护、抗菌抗病毒、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1B,PTP1B)抑制活性以及抗肿瘤作用。其广泛的药理活性引
学位
二硫键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化学键,含有二硫键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例如胰岛素中的二硫桥、大蒜中的主要成分大蒜素、抗癌药物罗米地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含有二硫键的化合物包括对称二硫醚和不对称二硫醚。其中对称二硫醚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相比而言,不对称二硫醚的合成更加困难,其中,不对称内炔二硫醚类衍生物的合成自1972年后就一直处于停滞阶段,且已知的合成方法较为苛刻,具有巨大的改良空间与价
学位
研究目的焦虑情绪是机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常见情绪反应,适当焦虑会提高人们的警惕感和危机感,对机体的生存是有利的;但过度焦虑会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可导致焦虑症,甚至出现睡眠障碍、抑郁症和肥胖等并发症。然而,焦虑症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因此,研究焦虑情绪的调控机制对防治焦虑症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的研究显示细胞因子不仅调控免疫功能,而且参与焦虑情绪的调控。IL-33是新发现应激警报性细胞因子,属于IL-1家族
学位
大麻二酚(CBD)是一种非成瘾性大麻属植物提取物,具有镇痛、抗炎、抗氧化、抗焦虑、抗惊厥等作用。然而由于肝脏首过效应等影响,CBD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因此开展CBD经皮给药的研究,使之具有更高的递送效率和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目的是考察高纯度大麻二酚及大麻叶提取物的经皮渗透性,研究有效的促渗方法,并进行促渗机制及安全性的研究。首先,采用体外经皮渗透实验比较了不同皮肤模型对CBD经皮渗透
学位
研究背景:皮肤鳞状细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起源于表皮或附属器角朊细胞的恶性肿瘤,作为第二常见的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占皮肤癌的20%~50%。尽管大多数cSCC可通过手术切除成功治愈,但仍有部分具有高度侵袭性的病变可能出现复发、转移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而深入地研究cSCC的生物学特点,并且在此基础上寻找cSCC的特异性标记物以期对cSCC临
学位
青藤碱(SN)是从中药材青风藤中提取分离得到的生物碱,具有较强的药理活性和广泛的临床应用。已上市制剂包括片剂和注射剂,其活性成分均为盐酸青藤碱(SNH),主要治疗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片剂具有肝脏首过效应,且SN具有胃肠道刺激性;注射剂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给药,患者依从性差,注射部位可能发生肌肉萎缩等不良反应。而药物经皮递送可以避免肝脏首过效应,消除胃肠道副作用,维持平稳的血药浓度,提高患者依从性。局
学位
痛风是一种由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其最重要的生化基础是高尿酸血症。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球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逐步上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痛风的药物非常有限,主要依靠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Xanthine oxidase inhibitors,XOI)和促尿酸排泄药,但这些药物普遍存在疗效差、副作用大等缺点。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研发新型安全高
学位
羟吲哚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大多具有生物活性,在医药、农药、染料和饲料添加剂等领域广泛应用,尤其在医药领域,很多药物分子中含有2-羟吲哚结构。如霍斯菲林是一种2-羟吲哚酮类生物碱,它原产于马来西亚,是从树的根中分离得到的,具有一定的镇痛效果;生物碱靛玉红是从中药青黛中分离出来的抗白血病药物的有效成分,对多种移植性动物肿瘤有抑制作用。再如一些人工合成的2-羟吲哚衍生物:治疗胃肠道基质肿瘤和转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