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稠杂环类尿酸转运蛋白1(URAT1)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活性评价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juan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痛风是一种由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其最重要的生化基础是高尿酸血症。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球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逐步上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痛风的药物非常有限,主要依靠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Xanthine oxidase inhibitors,XOI)和促尿酸排泄药,但这些药物普遍存在疗效差、副作用大等缺点。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研发新型安全高效的抗痛风药物迫在眉睫。
  尿酸生成增加或肾脏排泄障碍是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发病的主要机制,其中90%的痛风是由肾脏排泄不足引起。随着化学生物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深入,已发现大量尿酸转运蛋白参与尿酸的重吸收与分泌,其中尿酸转运蛋白1(Urate transporter 1,URAT1)是最主要的尿酸重吸收蛋白,它控制着肾小球滤过后90%以上的尿酸重吸收。通过抑制URAT1,可以减少尿酸的重吸收,增加尿酸的排泄,从而降低体内的血尿酸水平,减少痛风发作的可能性。
  由于URAT1包含12个跨膜结构域,分子结构极其复杂,尚未解析出其蛋白的三维结构,无法开展基于靶标的合理药物设计。因此本论文通过分析近期文献和专利中报道的URAT1抑制剂的结构,对其构效关系进行总结,采用基于配体的合理药物设计方法,设计合成了两个系列全新结构的URAT1抑制剂。其中第一个系列以课题组前期优化雷西纳德得到的优势化合物Ⅱ-3a为先导,运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对其阴离子位点巯乙酸侧链进行进一步改造,设计合成了酰基磺酰胺类衍生物(系列Ⅰ)。第二个系列综合运用分子杂合和骨架跃迁的药物设计策略,将包含阴离子基团的吡啶巯乙酸侧链与包含羰基的芳杂环刚性骨架进行拼接,设计合成了四氢异喹啉(系列ⅡA)、苯并吗啉(系列ⅡB)衍生物。
  其中系列Ⅰ大部分化合物的体外靶点URAT1的抑制活性与阳性药物雷西纳德相当,有4个化合物I6(IC50=7.68±0.47μM)、I10(IC50=7.56±0.52μM)、I14(IC50=7.31±0.62μM)、I15(IC50=7.90±0.47μM)的活性超过了雷西纳德(IC50=9.38±0.79μM)。此外系列Ⅰ化合物对另一尿酸转运蛋白Glucosetransporter9(GLUT9)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活性最好是化合物I10,IC50值为55.96±10.38μM。接着,我们对这4个化合物进行了进一步的动物体内降尿酸实验。结果显示,4个化合物均可有效降低小鼠体内血尿酸水平,其中化合物I10的血尿酸下降率达到73.29%,明显高于雷西纳德(26.89%),推测是因其具有URAT1和GLUT9的双重抑制活性,后续测试显示I10同时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和较低的小鼠体内急性毒性。
  系列ⅡA、系列ⅡB所有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URAT1抑制活性,且多数与雷西纳德相当,其中ⅡA-s4(IC50=9.82±2.27μM)和ⅡB-s2(IC50=10.09±1.97μM)活性较好(雷西纳德IC50=8.44±2.21μM)。进而,我们从中优选了6个化合物及其对应的酯(共计12个化合物)进行了小鼠体内降血尿酸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多数化合物的酸和酯具有相似的降血尿酸活性,其中ⅡA-s4(52.90%)和ⅡB-s4(40.93%)的降血尿酸能力高于雷西纳德(28.80%)。
  综上所述,本论文采用基于配体结构的药物设计方法,综合运用电子等排、分子杂合、骨架跃迁等药物设计策略,设计合成了两系列结构新颖的稠杂环类URAT1抑制剂。通过体外靶标抑制活性筛选及小鼠体内降尿酸实验发现了多个具有显著活性的先导化合物,其中I10体内外活性尤为突出,具有进一步研发的价值。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在“以药补医”的公立医院运行模式下,药品费用高、用药负担重越来越成为患者抱怨的话题,我国开展的取消医院药品加成政策并没有完全解决药品费用问题。为了进一步降低药品价格,我国政府部门一直在探索新的药品采购模式,最终形成了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模式。药品带量采购政策的目的是以量换价,通过签订带量采购协议保证药品的销售量来换取药品价格的下降。在这个过程中,也通过约束医生的行为来实现协议的约定,使带量
学位
学位
学位
肿瘤细胞由于其无限扩增的特性,导致肿瘤区域内供血供氧不足,肿瘤的低氧微环境将激活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信号传导通路,调控下游多种与肿瘤发生、发展紧密相关的靶基因转录活性,促进肿瘤细胞的迁移、侵袭与增殖等恶性发展。研究表明,靶向HIF-1信号传导通路的小分子抑制剂能够有效得抑制肿瘤的生长。7-Hydroxyneolamellarin A(
学位
炔酚类化合物(Selaginellin)主要是指从中华卷柏或垫状卷柏中提取得到的一类含有乙炔基苯酚和亚甲基苯醌独特结构的化合物。对于此类化合物的研究也已经从提取分离发展到了全合成和发现其潜在生物活性,目前已经报道的此类化合物具有包括抗氧化、神经保护、抗菌抗病毒、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1B,PTP1B)抑制活性以及抗肿瘤作用。其广泛的药理活性引
学位
二硫键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化学键,含有二硫键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例如胰岛素中的二硫桥、大蒜中的主要成分大蒜素、抗癌药物罗米地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含有二硫键的化合物包括对称二硫醚和不对称二硫醚。其中对称二硫醚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相比而言,不对称二硫醚的合成更加困难,其中,不对称内炔二硫醚类衍生物的合成自1972年后就一直处于停滞阶段,且已知的合成方法较为苛刻,具有巨大的改良空间与价
学位
研究目的焦虑情绪是机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常见情绪反应,适当焦虑会提高人们的警惕感和危机感,对机体的生存是有利的;但过度焦虑会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可导致焦虑症,甚至出现睡眠障碍、抑郁症和肥胖等并发症。然而,焦虑症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因此,研究焦虑情绪的调控机制对防治焦虑症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的研究显示细胞因子不仅调控免疫功能,而且参与焦虑情绪的调控。IL-33是新发现应激警报性细胞因子,属于IL-1家族
学位
大麻二酚(CBD)是一种非成瘾性大麻属植物提取物,具有镇痛、抗炎、抗氧化、抗焦虑、抗惊厥等作用。然而由于肝脏首过效应等影响,CBD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因此开展CBD经皮给药的研究,使之具有更高的递送效率和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目的是考察高纯度大麻二酚及大麻叶提取物的经皮渗透性,研究有效的促渗方法,并进行促渗机制及安全性的研究。首先,采用体外经皮渗透实验比较了不同皮肤模型对CBD经皮渗透
学位
研究背景:皮肤鳞状细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起源于表皮或附属器角朊细胞的恶性肿瘤,作为第二常见的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占皮肤癌的20%~50%。尽管大多数cSCC可通过手术切除成功治愈,但仍有部分具有高度侵袭性的病变可能出现复发、转移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而深入地研究cSCC的生物学特点,并且在此基础上寻找cSCC的特异性标记物以期对cSCC临
学位
青藤碱(SN)是从中药材青风藤中提取分离得到的生物碱,具有较强的药理活性和广泛的临床应用。已上市制剂包括片剂和注射剂,其活性成分均为盐酸青藤碱(SNH),主要治疗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片剂具有肝脏首过效应,且SN具有胃肠道刺激性;注射剂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给药,患者依从性差,注射部位可能发生肌肉萎缩等不良反应。而药物经皮递送可以避免肝脏首过效应,消除胃肠道副作用,维持平稳的血药浓度,提高患者依从性。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