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锥形空间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rystalym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乔治·艾略特是英国19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她的一生坎坷不断,传奇不断。她将历史现实付诸笔端传达了自身对维多利亚时代的认识。1860年出版的《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更是在体现作者诸多创作思想的同时展现着它作为作者自传体的独特。本文以19世纪英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商业与意识环境的变迁为背景,论述了《弗洛斯河上的磨坊》如何在承接现实的同时创造了自身的环境。故此,本文侧重以空间叙事学为根据研究作者是如何设置小说中的空间意象的,其设计的方法又是怎样营造矛盾氛围、影响主人公的命运发展以及最终是如何为矛盾的化解提供依据的。艾略特将自身的经历与作品的创作结合在了一起,在选取空间意象的同时又赋予了它们特殊的含义。虽然在对创作环境的介绍以及文本空间格局的展示中,我们始终能够感受到矛盾气息的存在。但是,为“人本宗教”观念影响极深的作者却于矛盾之下暗含了矛盾化解的可能。由此,形成了由创作空间、阅读空间以及文本空间再到思想空间的升华,阐释了矛盾的终结即为爱之希望的内涵,并最终实现了由平面到一点的锥形空间的确立。
其他文献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Al2O3颗粒增强Fe基复合材料,利用XRD、SEM及显维硬度计研究Al2O3含量、C元素及Mo元素对该复合材料烧结性能、显微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添加C元素
方方自1982年开始创作,以《风景》为代表作成为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作家。方方始终坚持纯文学创作,她的作品总是尊崇于心灵的倾诉。在方方的创作无论是生存、爱情都有一种悲剧的感
文学经典的认定是一个文本经典化的过程,没有哪一部经典作品从脱离作者之手就被视为经典的。经典是一种秩序,经典作品组成了一种秩序,也维持了一种秩序。当新的秩序代替旧的
研究了不同锰含量的Al2O3颗粒增强铝锰基复合材料在不同磨蚀介质条件下的磨损特性。结果表明:Al2O3颗粒增强铝锰基复合材料由锰在铝中的固溶体和在其上分布的铝锰化合物MnAl6
多年来,在以欧洲为中心的文学版图上,中国作家群体还是外国评论界搞不懂的蛮夷,这样形容其实也不尽言,具我所知,越来越多的中国作家正在被国外的批评界所关注,他们的作品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