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向卸荷作用下白垩系冻结砂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ping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北地区的深部煤层覆盖着大量白垩系砂岩,由于白垩系砂岩强度低和富含水,常用人工冻结法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岩体水平方向原始应力逐渐卸载,实际是冻结砂岩围压降低和偏应力增大的过程。研究侧向卸荷作用下白垩系冻结砂岩的力学特性,可以为冻结井筒设计提供依据。选取陕西省彬长矿区白垩系富水砂岩,采用低温高压岩石三轴测试系统,对岩样进行不同冻结温度、不同初始围压和不同侧向卸荷速率下的卸荷力学试验和同步声发射试验。(1)力学试验结果表明,饱和砂岩由20℃降至-5℃,三轴压缩峰值应力和弹性模量约增大3倍。侧向卸荷条件下,冻结砂岩峰值应力约为20℃砂岩的2~3倍,20℃砂岩峰值应变小于冻结砂岩峰值应变。初始围压增大,轴向和径向应变增长速率增大,径向应变主导破坏过程。高卸荷速率下,变形较小,破坏突然,低卸荷速率下,变形量较大,包含部分蠕变变形。根据应力-应变曲线计算围压卸荷量和变形模量变化量,得出不同冻结温度、不同初始围压和不同侧向卸荷速率下,岩样卸荷过程中变形模量变化量随围压卸荷量变化规律。(2)采用声发射设备对冻结岩样侧向卸荷过程进行监测,根据声发射幅度的密集三角型区域和能量丛集区,确定侧向卸荷破坏预兆点。冻结温度降低,声发射幅度点数明显减少,能量峰值增大。-10℃岩样初始围压增大,丛集区能量值变小,能量峰值增大。-10℃岩样卸荷速率增大,幅度点数明显增多,丛集区能量值变大,能量峰值增大,破坏瞬间累计能量增大,危害更大。预兆前声发射三维定位点可以表示冻结岩样内部裂纹的萌生和发展轨迹,可以根据预兆前声发射定位位置对岩体进行重点加固。(3)基于损伤力学构建的冻结砂岩侧向卸荷本构模型,在应力峰值前,应力-应变理论曲线与试验数据接近,参数由公式计算得出,更加方便和准确。
其他文献
微波介质材料广泛应用于通信、电子、医疗和家电等行业的各种设备中,复介电参数是各种微波应用中最主要的选材依据之一,又因为许多设备、器件和材料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在温度变
地球内部的水除了以分子水等形式存在于熔体、流体和流体包裹体等载体中,还以结构水的形式赋存在名义上无水矿物中。名义上无水矿物,是指那些理想化学式中不含氢但其晶体结构
产酶溶杆菌OH11(Lysobacter enzymogenes OH11)分离自辣椒根际土壤,该属细菌基因组DNAG+C%含量高、无鞭毛、有蹭性运动(Twitching motility,TM)、能分泌多种胞外水解酶和天然
无论是同声传译还是交替传译,都可以分为带稿和无稿两种形式。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会认为有稿件的翻译要比无稿件的翻译容易。但事实并非如此。在交替传译过程中,稿件对于译员的作用是把双刃剑。笔者发现:带稿交传,可以让译员在译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减轻译员在口译现场的听力负担和笔记负担。但同时这也是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因为在翻译过程中,现场会出现发言人自由发挥甚至发言人脱离稿件等问题。这样反而使稿件成为译员翻译上
亨利·詹姆斯是十九世纪下半叶著名的作家、文学评论家,是处于文学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过渡期间的关键人物。他经历丰富,作品众多,其心理现实主义作品对后来的作家尤其是现代主义作家有重大影响。历史上他处于美国以及欧洲的工业革命时期,其作品反映出的问题仍存在于当今社会中。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性以及作品中反映的问题都促使现代人去了解研究这位作家与他的作品。詹姆斯生于美国,成长期间经常游历欧洲。成年后再短暂逗留了法
日本血吸虫病是流行广泛、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肺期童虫体小且结构简单,是血吸虫在终末宿主体内发育的早期阶段,和在移行过程中虫体数量减少的最主要阶段。因此,肺
目的:建立二精方多糖提取物质量标准及考察对实验性Π型糖尿病的降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1.利用活性炭法对二精方多糖提取物脱色,以活性炭用量、温度、时间进行单因素考察;
太阳能是航天中卫星电源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应用于航天领域的空间太阳能电池阵列模拟器(Space Solar Array Simulator,SSAS)是在地面测试阶段为航天器电源提供与真实太
硅酸盐地幔主要由名义上无水矿物组成,这些矿物中普遍存在的微量结构水,会显著影响矿物和岩石的许多物理化学性质。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是上地幔中体积含量仅次于橄榄石的两种矿物,且在同等条件下比橄榄石更富水。前人对于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含水性的研究并不充分,报道主要集中在辉石含水性的温度、压强和成分效应方面。氧逸度(fO2)是控制地球不同储库的诸多物理化学性质和地质过程的重要热力学参数,它会影响元素在共存相之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设计、建造和运维了多台结构、指标各异的重离子加速器装置,现有的加速器物理控制系统已无法满足这些重离子加速器对于稳定、可靠、高效运行以及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