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jis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行政诉讼制度脱胎于民事诉讼制度,起步较晚,行政诉讼的许多方面实际上是借鉴了民事诉讼制度的相关规定,行政诉讼的法律体系还不成熟,又加上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诉讼法律体系,其在诉讼目的、基本原则、诉权保护的立足点等许多方面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因此在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中存在很多争议。对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来说,也存在这些问题。所幸的是,我国理论界通过多年孜孜不倦的探讨,以及司法事务界循序渐进的摸索,已经认识到了其中的问题,也感受到了进行司法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结合域外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的相关理论成果与司法实务现状,对我国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对我国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的理想重构。 全文共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概述。笔者先对行政诉讼第三人的概念和特征进行分析,为后面的制度研究作一个理论铺垫。与以前学者对行政诉讼第三人的概念和特征归纳上不同的地方在于,笔者拓展了行政主体作为第三人的主体范围,因为本文的制度重构包含了将涉及行政权限争议的行政主体作为第三人的内容,故此处的行政主体包括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主体;另外,笔者将第三人“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改变为“与裁判结果有利害关系”,因为笔者在本文分析行政诉讼第三人的界定标准时,从一般的诉讼原理以及我国实际情形和域外经验等几方面都认为“与裁判结果有利害关系”更合适一些。其次,通过对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的价值分析,提高本论文的研究必要性。 第二部分是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核心内容的比较研究。在这一部分,笔者主要完成对我国以及域外行政诉讼第三人界定标准的比较分析、行政诉讼第三人类型的比较分析以及行政诉讼第三人诉讼地位的比较分析。“域外”主要指德国、日本和我国台湾三个国家或地区而言。通过对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作一个比较,找出国外行政诉讼制度对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借鉴意义,为重构我国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提供理论基础和现实经验。 第三部分是我国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的重构。在这一部分,首先对重构我国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我国理论界和司法事务界已经认识到了我国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存在的问题,而我国司法实
其他文献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现行税收制度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自身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以及经营活动进行合理的、巧妙的安排,尽可能取得节税的税收利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目的意义: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日益呈现出复杂化、严重化的倾向,使得高等教育面临着诚信、公平和质量等方面的严峻挑战。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因此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已成
人脸特征检测与跟踪作为人脸信息处理中的一项关键技术,近年来成为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领域一项受到普遍重视,研究十分活跃的课题。 本文首先对人脸特征检测和跟踪技术进
穆旦詩歌中所體現的歷史觀在現代詩人中頗爲獨特,他對同時代人中流行的目的論式的價值觀和決定論式的歷史觀持批判態度,在其詩歌中自覺地批判了這種歷史意識背後所依賴的&#39
当今的顾客已不再是产品与服务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比以往掌握更多的知识、信息与技能,更热衷于学习与实践,在日趋宽泛的产品选择中享有主动权。同时,随着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和
只要存在国有资产,就必定存在国有资产监管。由于国有资产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如何有效地对之进行监管,就成为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鉴于
近代以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虽然经历了从实体实在论到场能实在论的发展过程,但由于时代科学发展的局限,在其基本理论的阐释方面总是具有简单辩证唯物主义的特征。我们可以把
伴随着科技进步,产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市场竞争在科技的推动下不断加剧,旧的产品不断淘汰,新的产品不断涌现,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在不断地缩短。为了取得市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高校管理体制的变革,我国许多高等学校纷纷重视起战略和战略规划工作,开始了战略管理的探索和实践。但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
自从1998年中国证监会出台了ST(Special treatment)制度以来,ST类上市公司逐渐成为证券市场上资产重组的活跃一族。一般意义上说,企业资产重组是为了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和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