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温离子液体中苯与C芳烃烷基转移反应的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fenglan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子液体是一种新型的催化材料,本论文试图用离子液体代替固体AlCl3催化苯和C9芳烃烷基转移反应。 本论文合成了具有不同阴离子、摩尔比和阳离子的酸性离子液体,并测定了它们对C9芳烃和苯的溶解度。结果表明:芳烃在酸性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较大,原因在于π电子与阴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阴离子酸性越强、数量越多,溶解度越大。 考察不同阴阳离子对选择性影响,得出2AlCl3/Et3NHCl具有较高的烷基转移催化活性。并以此为催化剂,考察工艺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寻求最优操作条件。较优的操作条件是:反应温度为78℃,剂油比(IL/C9(v/v))=0.42,苯/C9(v/v)=0.99,反应时间为3h。在此条件下,甲乙苯总转化率为29.4%,均三甲苯转化率为-7.2%。 为提高离子液体催化活性,向其中引入过渡金属离子,尤其是引入Cu(Ⅰ)和Cu(Ⅱ),离子液体的催化性能得到提高,甲乙苯总转化率分别比常规离子液体提高了4%和13%;向离子液体中引入少量的水对烷基转移反应起促进作用;甲苯代替苯作原料与C9芳烃反应,将目的产物均三甲苯大部分转化掉,故不能用甲苯代替苯与C9芳烃反应。 通过比较离子液体与AlCl3的催化结果,简单的探讨烷基转移过程中的正碳离子的形成问题。结果表明:与AlCl3一样,离子液体改性前后,需强酸性活性中心、HCl以及芳烃共同作用形成卤代烃络合物AlCl4C9H13,AlCl4C9H13发生离解形成正碳离子。Cu改性离子液体中形成了AlCl4CuClx-(x=1或2)结构,与正碳离子形成络合物,降低反应活化能,改善了催化结果。
其他文献
水文模型是人类定量、科学地分析水文循环要素,制定、优化流域水文水资源规划的强大工具,其中,分布式水文模型因能够考虑流域地表形态等要素的空间分布应用最为广泛。半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可用来模拟流域水文过程,并可用于评价土地利用方式变化与气候改变对流域水循环的影响。  本文以2001-2016年为研究期,在收集苦水河流域DEM、土壤类
水资源在干旱地区是极为宝贵的,然而小城镇的排水管网破损落后或者根本就没有专门的排水系统,导致雨水径流在高峰时期无法及时排放,不但增加了发生城市内涝的几率,而且浪费了宝贵的雨水资源。干旱区小城镇由于降雨量极小而蒸发量极大加之社会经济落后,雨水系统等城市工程基础设施不完备,导致该地区干旱和内涝问题并存。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首先对国内外雨水系统现状进行研究,掌握当下雨水管理理念的研究热点及动态,分析干
学位
论文针对宁夏中部干旱带水资源短缺、蒸发强烈、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等现实问题开展调查、资料收集,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当地气候变化、压砂覆盖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土壤水分运移规律等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与分析。以降低土壤水分蒸发为目标,设计了不同降水量、不同比例砂土混合物覆盖试验,对降水、砂土混合物覆盖、及其组合对土壤水分蒸发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监测与分析。  通过资料收集、试验研究与分析,在本试验的特定
学位
针对甘肃靖远蒸发量大、干旱少雨、盐碱地地下水位高、土壤难以改良的问题,在监测分析研究区土壤地下水水位及土壤水盐运移特征基础上,结合田间试验,重点进行盐碱地地下水动态及水盐调控的研究,研究成果可为甘肃同类盐碱地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地下水位的年内变化受灌溉影响较大,年内地下水埋深最深出现在3月中下旬,一般为1.7~2.3m;年内最小地下水埋深出现在6月和11月,一般为0.7
学位
盐渍土作为一种特殊的土广泛分布在世界范围内,宁夏地区存在大量的硫酸盐渍土,因其具有盐冻胀、腐蚀等工程特性,加之该地区特殊气候,据气象资料显示,宁夏地区从2月中旬至3月底,夜间平均温度在-10°左右,白天最高平均气温可达10°左右,每年这50天内,硫酸盐渍土反复经历冻融过程。此外,宁夏地区的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7、8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0%,同期的平均温度也是全年最高,可达24.5°,这一时期,土
板桩码头是一种施工方便,结构灵活多样的码头结构型式。为推动板桩码头更好更快发展,解决板桩码头结构向深水化发展的需求,近年来一种新型的板桩码头结构型式——分离卸荷式板桩码头结构被应用于工程实际。本文以某深水泊位分离卸荷式板桩码头结构为原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新型板桩码头结构施工期与运行期的结构特性与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研究。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1)研究结构动力分析方法,总结地震动力分析中
超疏水表面在防污、抗菌、防冰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受到了学术界以及工业生产领域的广泛关注。但是,大多数报道的超疏水表面处于亚稳态,稳定性差,在机械刮擦、摩擦或化学腐蚀等作用下容易失去超疏水性,从而限制了超疏水表面材料的实际应用。赋予超疏水表面自修复功能有望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拟采用可形成形状记忆效应的环氧树脂聚合物,使其在固化过程中形成制备超疏水表面所需要的粗糙结构,以此粗糙结构作为环氧
流化床内颗粒的混合与分离在工业中已得到一些应用。但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间歇式操作过程,而对工业应用有着重要意义的循环流化床内的连续式操作的研究却很少。因此,本研究重点是建立一套集混合和分离于一体的新型气固循环流化床,选取等密度颗粒体系(小米和FCC催化剂)为研究对象,在表观气速ug=0.28~1.02m/s,大差异混和颗粒循环量Gs=0.44~1.24kg/s多组操作条件下,测得了大差异颗粒的混合
芳烃是石油化工工业的重要基础原料,社会需求量很大。重芳烃是石油化工过程中的副产物,目前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大部分用作燃料烧掉,浪费了宝贵的芳烃资源。通过加氢脱烷基来生产轻芳烃是重芳烃利用和增加轻芳烃产量的一种手段,可望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受到了广泛重视,催化剂的开发是重芳烃催化加氢脱烷基的关键。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氧化铝、硅胶、氧化锆和氧化钛四种不同氧化物载体上担载CrOx的催化剂,并且制备
制备了一系列以CuO为主要活性组分的SO2脱硫剂,对脱硫剂的成型方法、活化条件、活性组分含量、助剂等制备参数对脱硫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反应温度、空速及反应气氛等工艺条件,最后用Gaussian03W计算化学软件包对反应历程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干混法制备的脱硫剂活性明显高于浸渍法制备的脱硫剂,且制备工艺简便,是一种前景非常广阔的脱硫剂制备方法;活化温度为450℃及活化时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