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各项危险因素,探讨其各项危险因素与其相关性,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本研究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沧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56例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通过查阅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和医院回访系统等对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进行信息收集,之后将所有收集资料收录入计算机后进行医学统计学分析及处理。选择性别、年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积水、脑梗死、是否介入以及GCS评分作为可能的危险因素分析:首先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影响因素,然后采用二分类因变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设定P<0.05有统计学意义,从而得出动脉性蛛网膜下腔患者下肢DVT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该研究人群中下肢深静脉血栓患病危险因素可能是年龄大于等于60岁、患有高血压、患有糖尿病、患有脑梗死、GCS评分小于等于8分。具体表现为,在控制了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及GCS评分分组后,相比于年龄大于等于60岁的人群,年龄在60岁以下的人群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下降70.7%;在控制年龄组、是否患有糖尿病、是否患有脑梗死、GCS评分分组后,与患有高血压的人群相比,不患有高血压的人群下肢深静脉血栓患病风险下降85.9%。类似地,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后,未患有糖尿病的人群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是患有糖尿病的人群的0.257倍;在控制其他因素后,与未患有脑梗死的人群相比,未患有脑梗死的人群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病风险下降约70%。在控制其他疾病及年龄后,GCS评分大于8分组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比GCS评分小于等于8分组的人群的风险降低88.4%。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患病率为72.4%。年龄大于等于60岁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患病率高于年龄小于60岁的患者,男性高于女性,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的人群下肢深静脉血栓患病率高于未患相应疾病的人群,GCS评分小于等于8分的人群下肢深静脉血栓患病率高于GCS评分大于8分的人群。3)经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大于等于60岁、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GCS评分小于等于8分可能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年龄大于等于60岁、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或GCS评分小于等于8分的患者,其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程度较高,要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并采用相关积极措施从而达到预防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