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糅与第三空间:论汤亭亭《女勇士》中的身份构建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s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汤亭亭作为当代著名的美籍华裔女性作家,创作出多部以华人在美国生活为背景的小说。其中,她的第一部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女勇士》自面世以来,便受到文学评论界的广泛关注。该小说反映了美籍华裔在美国主流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与状况,也展现了作者在面对双重文化所带来的困扰时,努力寻求自身身份的艰难历程。本文以霍米巴巴的杂糅理论和第三空间理论为基础,通过文本细读,探讨了汤亭亭作为美籍华裔在寻求身份的过程中,如何克服文化困惑,解决母女冲突以及协调两种文化中不同的关系等问题。最终,作者通过杂糅策略建构了自己特殊的身份。她既保留了传统的中国文化也吸收了美国的价值观,将两种文化兼容并蓄,展现了文化融合的主题,为美籍华裔身份危机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论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作者汤亭亭及其作品《女勇士》,并对该作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综述。另外也概括了文章的内容,结构和创新点。第二部分介绍了文章的理论基础,即霍米巴巴的杂糅理论和第三空间理论。该部分重点介绍了该理论的起源与基本原则,为本论文提供了理论支持。第三部分阐述了作者寻求身份的第一阶段。在该阶段中,作者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国主流文化之间的冲突对人物所造成的多重困惑。以及,作者在面对困惑时所做出的努力与对抗。第四部分属于作者寻求身份的第二阶段。即作者吸收中美文化中的有益之处,重建了美籍华裔的杂糅身份。该部分除了确立身份之外,还重点阐述了杂糅身份的特点及其意义。它不仅帮助华人找到了解决身份危机的方法,为华人在美国主流社会争取了权力,还促进了文化融合,顺应了全球化及文化多元化的历史趋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诸多的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软件随之面世并运用于英语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使用CALL(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和CALL软件进行教学。然而老师和学生们在
李文烈在韩国被称为“国民作家”,是韩国现代文坛上一位极具实力的作家。自他1979年登上文坛以来,佳作迭出,既受到读者的欢迎,也赢得了文学评论家的赞誉。解读李文烈的小说,可以发
伊迪丝·华顿是19世纪美国文坛颇具影响力的女作家,其作品多反映旧纽约的上流社会的风俗面貌。1920年出版的《纯真年代》是华顿一部半自传体的小说,也历来被公认为华顿最具有代
ISD4004是一种采用CchipCorder专利技术的语音芯片.即此芯片无须A/D转换和压缩就可以直接储存,没有A/D转换误差,在一个记录位(BIT)可存储250级声音信号,相当于通常的A/D 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