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烈小说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元素研究——以《为了皇帝》和《金翅鸟》为中心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698281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文烈在韩国被称为“国民作家”,是韩国现代文坛上一位极具实力的作家。自他1979年登上文坛以来,佳作迭出,既受到读者的欢迎,也赢得了文学评论家的赞誉。解读李文烈的小说,可以发现他的很多作品与中国古代儒家、道家思想都有契合之处。目前学术界对于李文烈小说的研究内容,主要聚焦于作者的语言特色、主题选材、叙事角度、美学价值等方面,对于李文烈文学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因素少有涉及,研究成果略显单薄。  因此本论文以中国传统儒道文化为依托,以李文烈《为了皇帝》和《金翅鸟》两部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李文烈的文学作品与中国儒道文化的内在联系。一方面帮助领略作家李文烈别具一格的创作题材和创作方法,感悟韩国现代文学独特的思想意蕴和艺术魅力;另一方面也从李文烈这两部文学作品中重温中国传统儒道文化的独特内涵,为后续其他学者的研究进行铺垫。  论文首先从李文烈的成长经历和作品概况入手,总体把握李文烈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态度。李文烈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是多维度的,他不仅对中国先秦儒家道家典籍有过热心阅读,对于中国书画艺术史也有深入的了解;其次文章将从儒家和道家的文化角度方面分析小说《为了皇帝》和《金翅鸟》。《为了皇帝》是李文烈一部借古讽今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韩国式堂吉诃德的故事,小说的主人公皇帝自信应天命而生,自幼受名师指教,熟读中国的四书五经,满腹经纶,他誓在纷乱复杂的朝鲜半岛创建新的王朝,带领着身边的君臣同日帝进行顽强的斗争,成为万人景仰的一代圣君,是一个可敬、可叹、可悲又可笑的人物。李文烈将大量经典中国儒道思想自然融入作品,并以此展示小说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不仅突出了人物的卓绝才华和深厚修养,还使小说更具可读性。笔者从儒家天命观、儒家婚姻家庭观、儒家忠君观以及道家神灵体系和无为而治的政治观等几个方面分析儒道文化对人物性格、人物命运等方面带来的影响;《金翅鸟》是一部艺术家小说,也是一部兼具浪漫色彩和悲剧色彩的作品,通过讲述岭南名儒后裔石潭先生与弟子古竹之间的感情与矛盾,来讨论艺术的本质。小说内容不仅涉及儒家艺术观,道家辩证法,还提及了很多中国著名书法家的典故,更显作者的才学和奇妙的艺术构思。笔者从以上几个角度分析小说中两位主人公之间羁绊一生的矛盾和各自的艺术观;论文最后系统总结了中国文化元素在李文烈小说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中国文化在韩国文学作品中的应用不仅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而且还是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创作传统。从早期的《金鳌新话》、《谢氏南征记》、《九云梦》和《玉楼梦》中都能找到中国文化的影子。李文烈传承与弘扬了这一传统,中国儒道文化给李文烈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向他展示了一个新的参考维度,使他在中韩两国文化碰撞与融合中找到了新的方向。李文烈用手中的笔铸就了用韩语写成的文学作品,同时又向读者传达出中国文化的内涵,具有独特的文学风格,是难能可贵的中韩文化交流、融合的一枚硕果。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颖而高效的计算位于二维光子晶体缺陷中电磁场模式的方法。这一方法是通过将光子晶体中每个柱体的散射场叠加起来而得到所求场的。用该方法计算了两例具体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高科技的年代,人们愿意把科技与进步联系在一起,确实太多的前进与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所以人们崇尚它,追求它。但人有时也会不知不觉地走火入魔了,我有时在想
期刊
掺饵光纤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是它的饱和增益特性和噪声系数。本文首先用两个经验公式 ,介绍了一种用于模拟掺饵光纤放大器性能的简单方法。接着给出了一个超定方程组 ,对这种方
对于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的开山之作《收藏家》,某些评论家认为它只是一部恐怖小说,但仔细剖析之后发现事实远非如此。在它犯罪小说的外衣下,约翰·福尔斯深入探讨了艺术的
自2002年开始,国家每年都开展“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集中排查和整治安全隐患,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加强安全生产的重大举措,推广先进典型和经验
在这个资讯发达的年代,人们的通信方式愈加的丰富多彩。从最早的固定电话到美国人马丁·库泊发明第一部手机,移动通信开始得到大发展,直至现在手机作为语音通话工具的概念早已
期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诸多的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软件随之面世并运用于英语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使用CALL(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和CALL软件进行教学。然而老师和学生们在
我有我的麻木和敏感,以前会用日记写下这些感怀,可是越来越感到语言的多彩已赶不上感触的丰富,好像话一出口就已经言不及意。后来,我发现了数码相机,于是开始了用图像代言的
期刊
针对连续动作和状态空间中面向目标的导航问题,依据海马结构中位置细胞相关特性和相关信息传递通路,构建海马位置细胞到前额叶皮层假设的动作细胞的脉冲神经网络模型.连续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