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MS-FES联合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下肢H反射激活后抑制及足下垂的影响

来源 :天津体育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skl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风是导致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大约2/3的脑卒中患者有肢体功能障碍,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重大影响,并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重大经济和心理压力。中风后,患者表现出痉挛、虚弱和行走障碍等症状。脑卒中患者出现肌肉无力、肌肉活动障碍和肌肉间协调异常,是导致运动不对称和运动能力下降的主要因素。下肢力量和运动协调能力的丧失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导致长期残疾的障碍。各种功能障碍引起的足下垂对患者的预后和功能恢复造成较大的阻碍,跌倒风险的增加更是会加重患者后续的安全问题。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亟待解决。“中枢-外周-中枢”闭环康复理论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神经康复模型。基于这一理论,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可能是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rTMS可以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诱导同侧M1区的神经可塑性,加强皮质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短暂增加脑血流,增加双半球之间的功能连接从而改善皮质脊髓束功能,促进运动康复。而FES在临床上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尤其在卒中早期,患者肌力尚未诱发出来之前,FES可使患者产生被动肌肉收缩,防止肌萎缩以及关节粘连等问题并为后期康复提供较好的条件。目的:本研究基于神经可塑性理论,运用“中枢-外周-中枢”闭环康复模型,利用rTMS联合FES治疗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通过rTMS刺激可以引起神经元兴奋并降低突触传导阈值,可以进一步放大和增强FES治疗产生的突触可塑性和神经元兴奋性;通过rTMS作用于患侧的大脑皮层来诱发上运动神经元兴奋,可以强化FES治疗产生的周围神经和相关肌肉恢复效果,达到增强下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并兴奋整个神经传导通路的作用。观察rTMS联合FES治疗下肢功能障碍脑卒中患者的踝关节活动度、简化Fugl-Meyer下肢评分、临床痉挛指数(Clinic Spasticity Index,CSI)、H反射激活后抑制(post-activation depression,PAD)、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静息运动阈值(rest motor threshold,RMT)等,分析其治疗效果和可能的机制,对“中枢-外周-中枢”闭环康复模型进行验证。为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的治疗提供新思路,为我国康复事业的进步做贡献。方法:本研究选取北京小汤山医院脑卒中伴有下肢功能异常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n=13)和对照组(n=15),最终有28例受试者完成本研究。联合治疗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rTMS治疗联合FES治疗(同时进行)。rTMS刺激频率为5Hz,作用位置为患侧半球下肢运动皮层代表区,每次20分钟,每天一次,每周5天,共4周;FES刺激作用于患者患侧胫前肌,强度为引起肌肉收缩且患者可以耐受,每次20分钟,每天一次,每周5天,共4周。对照组进行FES刺激,每次20分钟,每天一次,每周5天,共4周。结果:实验开始前采集所有受试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发病时间、病灶位置。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进行PAD、MEP、RMT检测,踝关节活动度测量,并进行简化下肢Fugl-Meyer评分与CSI评分等。本研究评定过程由特定评定师进行,该评定师对实验不知情。1.CSI评分结果:治疗四周后,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CSI评分均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CSI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rTMS联合FES以及单独的FES对于脑卒中患者下肢痉挛均有改善效果,且rTMS联合FES优于单独的FES治疗疗效。2.简化Fugl-Meyer下肢部分评分结果:治疗四周后,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均较前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rTMS联合FES治疗和单独的FES治疗均能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的功能状况,两者改善情况没有明显差异。3.患侧踝关节主、被动活动度结果:治疗四周后,联合治疗组在主动背屈、主动跖屈、被动背屈ROM中均较前显著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主动背屈、主动跖屈ROM中较前显著改善(P<0.05)。表明rTMS联合FES治疗对于脑卒中患者踝关节主动背屈、跖屈、被动背屈ROM均有改善作用,单独的FES治疗只对主动背屈、跖屈ROM有改善作用。4.患侧踝关节休息位角度结果:治疗四周后,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踝关节休息位角度均较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前后差值比较联合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rTMS联合FES治疗以及单独的FES治疗对足下垂均有治疗效果,且rTMS联合FES对足下垂改善的更加明显。5.患侧胫前肌、腓肠肌PAD结果:治疗四周后,联合治疗组胫前肌和腓肠肌PAD均有所恢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胫前肌和腓肠肌PAD均没有出现明显变化(P>0.05)。治疗前后胫前肌和腓肠肌PAD差值比较联合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rTMS联合FES治疗对于脑卒中患者下肢激活后抑制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单独的FES治疗对于激活后抑制没有明显疗效。6.患侧RMT结果:治疗四周后,联合治疗组RMT出现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RMT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表明rTMS联合FES治疗有提高大脑兴奋性的作用,单独的FES治疗对大脑兴奋性没有明显疗效。7.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下肢H反射PAD与CSI的相关性分析:CSI评分与胫前肌PAD呈显著负相关(P<0.05),CSI评分与腓肠肌PAD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8.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踝关节休息位角度与CSI的相关性分析:干预前CSI评分与踝关节休息位角度呈显著正相关(P<0.001)。干预后CSI评分与踝关节休息位角度呈显著正相关(P<0.001)。9.患侧下肢MEP引出率结果:治疗四周后,联合治疗组MEP引出率较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EP引出率较前没有显著变化(P>0.05)。表明rTMS联合FES治疗对于脑卒中患者神经通路的修复有明显改善作用,单独的FES治疗对于神经通路没有明显改善。结论:rTMS联合FES治疗可以有效缓解脑卒中患者下肢的功能障碍。1.rTMS联合FES治疗可以有效缓解脑卒中患者下肢的痉挛程度,从而改善足下垂。2.rTMS联合FES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激活后抑制有缓解的作用。3.rTMS联合FES治疗可以显著增加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和下行传导通路的完整性。
其他文献
世界各国,尤其是众多发达国家,其经济繁荣的代价是在化工、电厂、建筑、食品工业、农产品加工、交通运输等领域中所产生大量污染空气的微粒粉尘,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环境空气污染对全世界绝大部分人口健康状况造成巨大威胁,而作为城市大气污染中最主要的污染源——微粒污染,日益受到国内外广大科学研究者及环保学者的关注。在自然环境、工业生产及运输中,微粒粉尘往往呈现自由下降或者悬浮状态。因此,对常温条件下的自由下落
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际中文教育生态发生改变,在线上教学成为汉语教学“主课堂”的背景下,各国孔子学院纷纷将汉语课堂从线下移到了线上。在此期间,笔者作为海上丝路孔子学院的待派志愿者,应孔院教学安排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线上教学,教授的课程为初级商务汉语。本文将以泰国博仁大学经贸中文系一年级的学生为例,综合考虑教学对象、课型等因素,对面向泰国学生的线上初级商务汉语课进行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实
情绪一直是心理学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过度的负性情绪体验不仅会损害个体的身心健康,还会对其社会功能及生命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有研究者从儿童期虐待的视角出发,探讨其对个体成年后情绪问题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但目前相关研究结果尚未得出较为统一结论,还有待进一步探究。本研究以人类发展的生态系统理论和自我决定论为基础,考察儿童期虐待对负性情绪的影响,以及安全感、友谊质量在其中的作用机制。采用儿童期虐待量表(Chi
课堂走神被认为是课堂上最普遍的行为之一,不仅会对高中生造成学业成绩下降、情绪低落、记忆力受损等不良后果,还会影响高中生良好个性的培养和优秀习惯的养成。研究表明学业压力可能是高中生课堂走神的原因之一,即高压力状态下的学生更容易在课堂上出现走神行为。此外,意志控制能通过调控注意力和抑制不良行为减少走神,学业压力上升会对个体的意志控制产生损耗,由此可见,意志控制可能是学业压力与课堂走神之间的中介变量。本
全队防守战术执行的成功与否离不开防守基础配合的合理运用。要提高全队防守战术的质量,必须重视防守基础配合运用的效果。只有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各种防守基础配合,才能更好地提高全队防守战术的质量。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对2019年男篮世界杯中国男篮与对手5场比赛中防守基础配合运用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中国男篮在防守基础配合运用方面的不足及与对手之间的差距,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过度注重经济效益而严重损害公共利益的事件频发,而保护民众私益的普通民事诉讼制度又难以提供有效法治保障,为有效保护公共利益,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应运而生。从试点探索到全面推进,该制度已运行了5年多的时间,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就当前实践情况来看,仍存在大量影响其有效运转的问题,亟需予以解决和优化。为此,本文拟运用文献研究、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
背景和目的:近些年来,女大学生扁平足的高发应该引起社会重视。其中,柔韧性扁平足(Flexible Flatfoot,FFF)是功能性改变,其足弓具有可逆性,足弓高度随有无负重而发生变化。这一阶段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对预防其进一步发展成结构性的僵硬性扁平足相当关键。柔韧性扁平足的内侧纵弓降低主要是由足部和下肢肌肉、肌腱力量较弱引起,因此,以加强肌肉功能为着眼点的运动干预方式可能是防治柔韧性扁平足的首选
和球运动是以唐代隔网蹴鞠为基础,借鉴现代西方竞技体育项目形成的一项现代民族体育运动,其思想根基是中华民族传统“和”文化。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与体育强国战略的有序实施,和球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得以迅速推广,迄今为止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体系。在体育事业及传统文化被高度重视的社会大背景下,如何让和球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更好的推广,如何发挥和球运动的民族文化价值是和球运动当前发展亟待解决的问
背景与目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是膝关节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不仅直接影响着人的运动能力,还会对人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但因其损伤机制及危险因素的复杂性,目前综合、有效的预防措施仍相当缺乏。在跳跃落地、侧切变向等高危动作中髋、膝关节屈曲角度减小,外翻角度增加等生物力学指标的变化常被用以评价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风险性。神经肌肉疲劳是体育运动中的常见现象。随着疲劳的进展,神经肌肉反应能力降低,肌肉力量
研究目的:扁平足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足部畸形,按照形成特点可分为柔韧性扁平足和僵硬性扁平足两类。僵硬性扁平足是伴有足骨畸形的结构性改变,无论负重还是非负重都有足弓塌陷或消失;而与之相对的柔韧性扁平足是一种功能性改变,在非负重位或踮足站立时能够恢复足弓。足弓这一可逆性特点可能会使其在运动过程中呈现出与僵硬性扁平足不同的缓冲调节模式,从而引起的损伤风险也可能存在差异,但目前针对两类扁平足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