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连轧机板形控制系统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9036300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板形是衡量冷轧板带质量的重要外形尺寸指标之一。七十年代以来,板形研究一直是国际上板带生产技术领域的前沿和热点。目前,国外对冷轧板形控制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目前国内冷轧带钢的板形质量水平还不能满足各行各业用户的要求,主要原因是国内还没有建立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板形控制系统。冷轧板形问题始终是冷轧薄板生产技术领域的热点问题。   宝钢股份重点科研项目“1420轧机板形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是一个多学科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项目。本人在其中所做的主要工作有:   1.深入研究和分析了在带钢生产中已经应用的板形控制算法,同时对神经网络在自学习过程的应用进行了仿真分析;   2.对1420冷连轧机板形控制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进行了详细分析,主要包括:板形测量、板形控制系统程序构成、控制核心模块的具体实现等。   3.对板形系统画面程序和通信部分进行调试,并协助完成多次板形上线试验。生产运行数据表明,对当前1420机组的所有料况,采用自主集成的板形控制系统可以达到预想的运行效果。   在此基础上,将成功运行在1420轧机上的部分技术推广应用到宝日汽车板公司1800酸轧机组。结合现场的实际问题和生产的具体料况,对控制系统的功能进行改进和完善。主要工作为:   1.对现场提供的问题列表进行确认,并提供具体解决方案;   2.投入精细冷却模糊控制的自适应功能,对不同规格带钢和不同运行状况时,依据当前板形偏差对模糊区间进行在线调整,并完成离线测试分析;   3.针对原程序中存在的二次方拟合存在拟合误差的情况,对边部加权方案进行修正,通过更改边部加权参数或扩展边部分区定义,从而实现对边部浪形更好的控制;   4.在已有钢卷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对轧机执行机构的影响系数进行拟合分析,并据此将高次效率因子曲线应用在板形偏差控制中;   目前已完成多次上线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原控制方案的修正,对带钢板形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修改后的板形系统指标明显优于原控制系统的轧制效果。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人口越来越集中,火灾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危害也越来越大。在发生火灾后,如何利用决策支持系统快速进行消防工作,已经做了较多的研究。但是,大部
近年来,图像融合技术在机器视觉、图像分析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该技术能够获得比单一源图像更全面、更精细、更可靠的融合结果。本文首先通过对
数字信号处理器具有强大的运算能力和特殊的软硬件结构,在图像处理方面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本文在深入研究DSP的技术和理论后,设计了一种基于DSP的图像处理系统,该系统的研
线控转向系统是继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后出现的一种新型转向系统,它取消了转向盘与转向轮之间的机械连接,通过转向电机和路感电机实现车轮转向操作和路感模拟,旨在提高车辆的安全性、操纵稳定性以及节能环保性。线控转向系统目前是汽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而在电动叉车领域仍以传统机械转向系统或液压转向系统为主。由于线控转向系统与机械转向系统或液压转向系统相比,具有变传动比、性能可调等优点,对其在电动叉车领域的应用进行
随着计算机科学、传感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在20世纪末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概念被首次提出。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与处理模式,无线传感器网络有着传统传感器
足球机器人是目前机器人研究领域中一个非常热门的课题,它涉及了诸多领域,如机器人学、机电一体化技术、通讯与计算机技术、机器视觉与传感器融合技术、决策与对策、智能控制
分子影像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涉及到分子生物学、物理学、数学、信息科学、放射医学等多个学科。其中的在体生物光学成像是一种新的成像模态,是近几年分子成像领域研究的
我国大规模的新车型自主开发还处在起步阶段,在新车型开发、老车型改进,包括在用车型的技术追踪都有许多迫切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这些问题离开气动-声学整车风洞和热环境整车风洞
红外成像仿真技术,由于其在军事、航天等领域上面的重要应用,近年来,在国内外都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并得到迅速的发展。融合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技术、红外物理学及传热学原理的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人类世界的显著标签,空间充斥着微波射频信号,这使得信息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作为信息、数据系统、终端的基础,微波射频器件、组件正处于爆炸式发展阶段。测试是科技发展基础,矢量网络分析仪作为微波射频元器件最重要的测试评价工具,需要应对各种新需求,满足不同情况下对仪器功能性、经济性、实用性的要求。课题研究目标为设计一款能够满足通信系统、信息化终端等产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