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公共租界市民权运动研究(1905-1930)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thing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公共租界自1843年开埠到1945年收回,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百余年之久,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学术界对上海公共租界史已经进行了具体而深入的研究,但是对上海公共租界内华洋关系的研究仍缺乏必要的讨论。本文以1905年到1930年的上海公共租界市民权运动(以下简称“市民权运动”)为切入点,在还原这一运动过程的基础上,通过对这一运动的深层剖析,窥探近代公共租界内华洋关系的脉络及由此折射出的诸多问题。1905年到1930年的市民权运动是在列强侵略中国的背景下,公共租界内华人为争取自身权利,实现自身在租界内的话语权而进行的一次抗争。这一运动的爆发并逐渐发展是多种合力的结果,其中,公共租界内华人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华人团体的繁荣发展为运动准备了条件,1905年之前华人参政的提出为华人的抗争提供了一种方法,租界内华人纳税负担与利益享受的失衡则使运动的爆发成为必然,而市民参政意识的觉醒与发展则是贯穿整个运动的精神支撑。从纵向来看,运动的过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华商公议会时期、华人顾问委员会时期和华董入工部局时期。在三个阶段,华洋力量此消彼长,但整体看来,华人力量是不断强化,洋人力量则不断弱化。从横向来看,运动涉及了租界内各个阶层,在华人一方,随着运动的不断深入发展,以中下层商人为基础的各马路商界联合会在运动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也是近代以来商民参政意识不断增强的一种体现;在洋人一方,工部局作为租界内的市政机关,在市民权运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对华人力量增强的惧怕使其极力阻碍运动的发展。但历史的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最终华人冲破了租界列强的阻碍,打破了公共租界内洋人“一统天下”的局面。虽然,这场持续了25年之久的市民权运动并未实现收回租界的最终目的,也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华洋之间的不平等地位,但作为租界内华人对抗洋人的一次斗争,它体现了华人强烈的爱国热情。同时,运动的挫折与失败也时刻警示我们:在世界的舞台上,落后就要挨打,只有与时俱进,方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其他文献
以冬枣为试材,在低温冷藏库(-1~0℃)冷藏条件下,研究了微孔保鲜膜、聚乙烯打孔袋、聚氯乙烯打孔袋包装对冬枣生理及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定期统计其转红指数和腐烂指数,同时测
近年来,中国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实现了较快发展,特别是页岩气相继获得重要突破,储产量明显提高,日益成为中国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来源,但依然面临政策和技术层面的困境和
跨界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新媒体传播逐渐取代了传者中心的传播模式,促进了新闻编辑的新变革。这种变革致使编(?)编排等新闻编辑功能被消解和重新建构。新媒体的发展,使得新
肺癌细胞识别彩色图像处理系统刘雷健,杨静宇,曹雨龙,邬永革,汪华峰(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系南京210094)关键词:彩色分割,最佳鉴别,自适应阈值分割,分类,形态学特征1引言长期以来,图像处理技术已经
行政行为的附款包括条件、期限、负担、负担保留以及废止保留等类型。信赖保护在行政行为变更或消灭中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但信赖保护对于附款行政行为是否依然适用则依附款类
法律规定的每一项行政行为都有其特定的目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据立法目的实施该行政行为,这是依法行政原理的基本要求。如果行政机关以该行政行为的作出或者不作出作为手段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