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随着整个非文学翻译领域的迅猛发展,外贸文本翻译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演化。但是,外贸文本的翻译实践却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近几十年来,随着整个非文学翻译研究的不断拓展,外贸翻译研究也正在蓬勃兴盛,涌现出大量的相关论文和专著。然而,目前的外贸文本翻译研究在其理论方法基础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而缺乏全面性,往往一味地追求新奇性而不重视实用性,过多地依赖后现代理论,排斥通用和经典的方法。本报告针对当前外贸翻译实践的不足及外贸翻译研究中存在的偏好特别的和新奇的理论的问题,以贾正传的系统翻译程序和奈达的功能对等原则为理论基础,采用基于理论的案例分析方法,对作者本人进行的一次外贸文本翻译实践予以比较系统的描述和分析,以便找出其翻译程序和翻译原则上的优点和缺点。首先,本报告基于贾正传的系统翻译程序,对作者进行外贸翻译实践的程序进行了描写和评析,从而探视翻译程序是否完善和适宜。检验的结果显示,作者的本次外贸文本的翻译程序在总体上是系统和得当的,作者在译前准备、原文分析、译文生成、译后事宜等四个阶段中的多数阶段中,在总体把握、环境入手、本体操作、过程处理等四个步骤中的大多步骤中,工作情况令人满意;当然,作者也在某些阶段的某些步骤中,如在译前准备和译后事宜等阶段的总体操控步骤中,没有按常规路线操作,因而没有获得最佳的翻译结果。然后,本报告参照奈达的功能对等原则,对作者从事的翻译实践的原则进行了描述和评析,从而检查译文与原文之间是否功能对等。对原文与译文的比较分析表明,作者的译文中的大部分内容对译语文化语境中的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大致等同于原文中相应部分的内容对源语文化语境中的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当然,作者的译文中也有某些部分其潜在效果与原文中的相应部分的效果不够对等。本报告可望对外贸翻译实践和非文学翻译研究具有双重的意义。对翻译实践而言,本报告的探讨结果说明,要想获得外贸翻译的成功,译者应当在翻译过程中采用系统条理的翻译程序,并通过运用适当的翻译方法或技巧,遵循强调功能对等的翻译原则。对于学术研究而言,本报告采用的理论基础及其描述和分析方法会有助于弥补外贸翻译研究乃至整个非文学翻译研究中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上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