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超声辐照致人胚绒毛细胞结构损伤的电镜观察报告

来源 :广东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qing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持续阴道超声辐照后,导致的人类胚胎绒毛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其各类细胞器等细胞结构出现损害的时间及次序;以及接受同次照射的同一标本,不同部位的损伤程度是否存在差异。进而研究超声辐射导致人类胚胎绒毛各类细胞器等在超微结构层面观察到的损害的规律,探讨损害可能的机理,推断对胚胎及胎儿发育带来的相关影响。从细胞超微结构领域,研究超声对于人类应用的时间安全阈值,对阴道超声在围产及生殖医学等领域的安全使用提供指导。   [方法]   按实验对象筛选标准选取健康、早孕、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70例,按照就诊的先后次序分配到如下六组:A组(对照组),未经超声照射,共10例;B组,经阴道超声照射孕囊4分钟,共12例;C组,经阴道超声照射孕囊6分钟,共12例;D组,经阴道超声照射孕囊8分钟,共12例;E组,经阴道超声照射孕囊10分钟,共12例;F组,经阴道超声照射孕囊12分钟,共12例。   B、C、D、E、F组于超声照射后24-32小时行人工流产术取绒毛组织。各组所采集的胚胎绒毛标本放入2.5%戊二醛中进行前固定,标本按透射电镜制片标准进行样本制备,最后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绒毛超微结构的变化并摄片,进而读片分析,结果进行四格表的Fisher确切概率法统计学处理。   [结果]   经阴道超声持续辐照4分钟后,人胚合体滋养细胞滑面和粗面内质网开始出现病理扩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体滋养细胞线粒体、微绒毛、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滋养细胞基板于阴道超声辐照10分钟开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尔基复合体至辐射12分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间充质和细胞滋养细胞至辐照12分钟仍无明显改变(P>0.05)。   [结论]   1.阴道超声辐照孕囊4分钟,即可引起人胚绒毛合体滋养细胞滑面和粗面内质网发生病理性扩张。   2.阴道超声辐照孕囊10分钟,大部分合体滋养细胞细胞器出现较为明显的超微结构改变。   3.阴道超声辐射引起人胚绒毛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在合体滋养细胞滑面和粗面内质网、线粒体、绒毛、高尔基复合体等结构,基板可见增厚或缺失,间充质和细胞滋养细胞未见明显的改变。   4.各种与早孕相关的医疗行为,拟行阴道超声检查时,应充分考虑上述损害的存在;原则上应避免阴道超声检查。   5.被辐射的同一病例随机切取三个不同部位观察发现,各部位的损伤程度有时是不同的,三个切片之间总体损伤程度可呈现“不平行”,其反映的意义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加以论证。  
其他文献
[目的]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我国华南地区的高发恶性肿瘤,近年来研究表明鼻咽癌干细胞在鼻咽癌的复发和转移中起关键性作用,但是目前对鼻咽癌干细胞生
目的:⑴研究FoxM1在喉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为喉癌的发生发展、预后评估及寻求新的治疗靶点提供实验依据。⑵研究姜黄素对喉癌细胞株Hep-2增殖、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为
背景: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的三大生殖道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老龄化、激素替代治疗的广泛应用,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而对于子宫内膜癌的病
[目的]   通过分析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special AT rich sequence binding protein,SATB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初步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