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背景下红外小目标检测技术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bsoldi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随着红外成像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红外小目标检测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军事、国防及民用等领域。当小目标处于复杂海天背景下时,图像的信噪比较低,目标容易淹没在背景杂波中,从而造成漏检、虚警。因此,如何准确高效地在复杂海天背景下的红外图像中检测出小目标,对于军事与民用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围绕海天背景下小目标的检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针对目前海面红外背景辐射的仿真与建模结果与真实场景差距较大的情况,本文对海面红外背景辐射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介绍了海浪背景外观模型,根据线性波浪模型与二维的海浪方向谱,仿真得到了三维海浪高度图,进而计算出海面各微面元的法向量。针对Cox-Munk反射率只适用于特定的观察角度反射率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的海面反射率求解方法,可以得到任意观察角度的反射率。同时结合海面自发红外辐射以及太阳、天空的红外辐射对海面背景辐射的影响,最终得到了海面背景的红外辐射分布规律。针对海面杂波组成复杂且多变、图像中的目标很容易被背景杂波所覆盖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海杂波曲率特性的海面红外小目标检测算法。该方法分析了红外海杂波与小目标的曲率特性,利用海杂波与小目标在正交方向上曲率特性的区别,对曲率图进行正交分解与融合,最后采用自适应阈值分割的方法对融合后的曲率图进行目标提取。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强海杂波情况下的海面红外小目标检测,本文提出的算法具有更高的探测率。针对海天背景下海面可能会出现岛屿、油井平台等复杂场景的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最大灰度值与多尺度局部对比度相结合的红外小目标检测算法:首先利用红外图像中背景与小目标的局部最大灰度值特性的差异,将背景与目标区分开,得到原始红外图像对应的局部最大灰度值特征提取图;接着利用多尺度局部对比度算法,得到抑制背景后的图像,该图像与原图像相比在抑制背景的同时有效地增强了目标。实验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复杂海天场景下具有较高的检测率与良好的鲁棒性。
其他文献
人体目标检测算法可以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如自动驾驶,智能监控和机器人等。在进行人体目标检测时,可能会面临比较恶劣的环境,比如雾霾天气,火灾等。此时人体目标检测就会受到干扰,甚至其检测效果会被严重影响。因此本文开展了烟雾环境下的人体目标检测技术的研究。本文首先针对烟雾环境下人体目标检测的研究意义及背景,以及去雾算法、人体目标检测算法和嵌入式图像处理平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研究。其次,搭建了烟雾环
作为子弹的重要组成部分,弹壳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合格品,因此要对弹壳进行表面检测,以及时发现并剔除弹壳残次品。传统方法依靠人眼观察并作出判断,检测结果受到检测工人的技能水平以及工作状态的影响,检测稳定性较差。基于机器视觉的表面缺陷检测技术凭借其无接触检测的特点,以及检测精度高、稳定性好、速度快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工业产品的表面质量检测。本文以某型号运动长弹的弹壳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机器视觉
红外景象模拟器能够在实验室内投射动态红外图像,实现对红外导引头性能的测试,具有高效、便捷、经济、重复性好等优势。本文分析对比了几种红外景象生成器件的成像原理和优缺点,为了投射分辨率高、帧频高、灰度等级高的红外动态图像,展开了基于数字微镜器件(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DMD)的红外景象模拟器的研究。本文主要工作内容为编写了红外景象模拟器光学系统设计与仿真程序,通过程序完
人的重新识别是一项重要的计算机视觉任务,其目的是通过在不同相机下拍摄的一组图片库图像或在单个相机下拍摄的不同时间戳来识别一个人。该任务假设探测图像的主体属于图库;也就是说,画廊里有这个人。此场景也称为封闭集标识。然而,Reid的任务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像比例和分辨率的变化、姿势的变化、视点的变化、光线强度、模糊背景和遮挡等问题使它变得非常重要。此外,由于面部信息的有限性,软生物特征识别和基于生物特
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EMS)二维扫描微镜是新一代三维成像激光雷达的核心部件,具有分辨率高、成像速率快、体积小、价格低、对人眼安全的优势。实际应用中,电磁式MEMS扫描微镜受温度影响较大,机械属性和受力状态发生改变。此外,高温和低温会引入施加电压和倾斜角之间的高度非线性关系,这可能导致成像应用的失真,光开关的大损耗等问题。因此研究温度对MEMS
现代化武器越来越朝着安全化、多样化、快速化的方向发展,其作为动力源的含能材料传统加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要求。快速成型技术满足效率高、精度高、成本低、安全性高等要求,其中快速成型技术最热门的就是3D打印技术。因此,将3D打印技术应用在含能材料范畴内是目前热点研究之一。本文对含能材料3D打印出料装置进行结构优化,着重研究3D打印系统出料结构的工艺参数对流道内药料流动情况的影响,旨在提高含能材料成型过
随着微服务架构的广泛应用,微服务质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以规约为基础的软件测试技术是保证服务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作为一种高度抽象、独立于实现细节的形式化规约技术,代数规约通过构造等式公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测试预言问题,但微服务复杂的依赖关系以及响应结果的动态性给测试预言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单线代数规约的微服务测试预言技术,一方面基于蜕变关系构造公理的原子模式和组合模式生成服务的测试
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型清洁能源技术的交通工具已经走入了人们的生活,拥有着日益增长的保有量,并将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中担任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为电动汽车提供能源续航的共享充电桩设备以及与之匹配的、方便用户实时使用的终端应用设计,特别手机APP界面设计更需要进一步的开发和完善。近年来,大部分电动汽车共享充电桩APP能够满足用户的基本需要,但是,界面设计还往往存在色系杂乱、逻辑不明、对于用户需求的调查以及
自动印花工艺中的印刷偏差检测是布匹印花性能的重要技术保障,它是伺服控制系统印花位置调整的重要参考。通过人工分辨印刷偏差的检测方法无法适应控制和调整的速度及质量要求,基于视频处理的布匹印刷偏差检测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在实际布匹印花工艺中,通常在印花区域前设置十字线标记来定位印花区域的开始,每道工序的偏差通过其后的多个圆形标记及其中的数字偏移给出。本文在此背景下利用大视场相机对十字线定位,小视
随着国际形势越来越严峻,局部战争频发,战场环境越来越复杂,弹药的智能化、信息化是重要的发展趋势。伴随装甲车辆的大量运用与升级,反装甲的任务越来越重要,作为反装甲武器的重要手段,末敏弹的发展备受关注。红外探测技术作为末敏弹探测目标的重要方式之一,具有隐蔽性好,工作时间长等优点,并且也逐步由红外成像技术代替点源探测的方式,因此本文以末敏弹的红外图像为基础,对其目标识别算法进行探讨研究。首先,本文以红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