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X线和CT扫描对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的关节突关节形态进行测量并加以分析,探讨关节突关节的形态及其改变与退行性腰椎滑脱的关系及其在退行性腰椎滑脱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入选标准:选取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52例,均为L4椎体前滑脱,其中男14例,女38例,年龄41-74岁,平均57.58岁;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28例,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20-54,平均37.10岁,收集其腰椎X线片并行CT检查。对照组为同期无腰腿疼无脊椎滑脱患者。2 X线片测量:在侧位X线片上测量滑脱程度(采用Taillard指数描述滑脱程度)和椎弓根下关节突角。3 CT测量:在骨窗(窗宽:2000;窗位:600)条件下观察关节突关节的退变程度,并根据其退变程度进行分度,同时测量双侧关节突关节的冠状位角。4探讨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的关节突关节冠状位角与对照组的差异,比较滑脱节段的椎弓根下关节突角与对照组的差异;并比较不同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患者的关节突关节冠状位角和滑脱程度的差异;同时对滑脱程度和患者年龄、关节突关节冠状位角的相关性分析;比较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和退行性腰椎滑脱的关节突关节形态的区别,揭示关节突关节在退行性腰椎滑脱发生中的作用。结果:1退行性腰椎滑脱组与对照组仅滑脱节段(L4-5)双侧关节突关节面冠状位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非滑脱节段(L3-4,L5-S1)DS组与对照组的双侧关节突关节面冠状位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滑脱节段(L4-5)的椎弓根下关节突角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不同退变程度下的关节突关节面冠状位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滑脱程度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退变程度严重滑脱程度大的趋势。4滑脱程度与患者年龄、关节突关节面冠状位角均无相关性。5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组滑脱节段(L5-S1)关节突关节无明显退行性变表现,其关节突关节冠状位角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的关节突关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关节突关节偏向矢状位。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关节突关节的形态变化是腰椎退行性变的结果而非其致病因素。关节突关节形态的改变在退行性腰椎滑脱发病过程中及腰椎稳定的重建起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