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纹夜蛾微孢子虫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huafu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粉纹夜蛾(Trichoplusiani(Hübner),Tn)幼虫中分离纯化出了微孢子虫,对该微孢子虫的寄主范围、毒力、传播情况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温度和紫外线对孢子成活率的影响,依据该微孢子虫的超微结构对其所处的分类位置进行了初步鉴定。其结果可为微孢子虫杀虫剂的生产应用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结果表明,该微孢子虫除能寄生粉纹夜蛾外,还能寄生其它几种鳞翅目的昆虫,如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Hübner))、斜纹夜蛾(Spodopteralitura(Fabricius))和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übner)),但不能侵染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a(L.))。对斜纹夜蛾和棉铃虫的致病力最强,其中斜纹夜蛾的幼虫死亡率达到100%。该微孢子虫对斜纹夜蛾和棉铃虫的半数致死剂量(LC50)分别为1.10×106个孢子/ml和1.05×106个孢子/ml。对甜菜夜蛾的研究结果证实它还可以经卵垂直传播。   温度和紫外线对微孢子虫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微孢子虫孢子耐受的最高温度介于50℃到55℃之间;对紫外线不太敏感。   电镜观察发现,粉纹夜蛾微孢子虫只在寄主细胞质中发育,而不侵入细胞核。该微孢子虫发育经过裂殖体、产孢体、孢子母细胞和孢子四个阶段,其中孢子母细胞双核,成熟孢子椭圆形,大小均一,极丝直径单一。根据以上特征,初步将其归为Nosema属。   
其他文献
小麦是世界性粮食作物,在我国的北方大量种植,小麦对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世界的人口不断增长,人们对于小麦的需求也是不断增加。但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杀虫剂之一,亦是农产品中残留农药检出率较高的药种之一。因其种类多,含量低,目前尚缺乏高效、经济、快速的筛选检测方法。另外,其污染以表面
近年来,马铃薯枯萎病在全国各马铃薯种植区大范围发生,该病的危害日益加重,导致马铃薯减产并影响其经济效益,已成为限制我国马铃薯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马铃薯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