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枯萎病病原菌鉴定及Fusariumoxysporum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houzhuo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马铃薯枯萎病在全国各马铃薯种植区大范围发生,该病的危害日益加重,导致马铃薯减产并影响其经济效益,已成为限制我国马铃薯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马铃薯枯萎病是由镰刀菌属真菌引起的一类病害,而且不同地区引起病害的病原菌种类不同,更使得该病害的防治难度加大。为此本实验对采自全国各地的马铃薯枯萎病病样进行了分离,并对病原菌进行致病性测定、鉴定、致病力测定、生物学特性研究、遗传多样性分析。具体的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形态学鉴定和rDNA.ITS测序、同源性比对,明确了引起内蒙古各盟市、山西、宁夏、广东、甘肃等地的马铃薯枯萎病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三线镰刀菌(Fusarium tricinctum)、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且三线镰刀菌仅在内蒙古地区存在。其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为尖孢镰刀菌,其为优势致病菌。2.通过致病力测定实验得知,尖孢镰刀菌的致病力最强,茄病镰刀菌次之,三线镰刀菌较弱。而且致病力的强弱与地理来源没有相关性。3.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为7,最适合生长的培养基为PDA、PSA、Bilais培养基,最适碳源为淀粉和麦芽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三线镰刀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最适pH为7,最适生长的培养基为玉米粉和燕麦粉培养基,最适碳源为淀粉,最适氮源为尿素;茄病镰刀菌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7,最适合生长的培养基为PSA培养基,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和蔗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钾。4.病原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筛选的22条引物中有17条多态性较好的引物,扩增出126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17条,多态性位点比例为92.9%。聚类分析得知,供试的21株尖孢镰刀菌类群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1-0.89之间,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89时菌株被全部区分开。而且镰刀菌种内的分化与地理来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其他文献
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 Xiao et Wu)是一种专门寄生鞘翅目等钻蛀性害虫的体外聚寄生蜂,可有效防治天牛类、吉丁虫类及部分小蠹类等钻蛀性害虫,具有重要的生物防治应
期刊
<正>自从中晚唐张彦远(815-907)《历代名画记》参酌前贤书画学著述与正史撰述结构,确立了画史体例的典范。张氏在谈到书画收藏时说:
期刊
本文针对昆虫组织结构的特点,以粘虫幼虫为试验材料,从生物组织制片技术的全过程出发,对每一步骤的操作,都从试剂的选择、最佳的用量、合理的处理时间、最适宜的温度和最优的处理
小麦是世界性粮食作物,在我国的北方大量种植,小麦对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世界的人口不断增长,人们对于小麦的需求也是不断增加。但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杀虫剂之一,亦是农产品中残留农药检出率较高的药种之一。因其种类多,含量低,目前尚缺乏高效、经济、快速的筛选检测方法。另外,其污染以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