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微囊藻和蛋白核小球藻竞争机制的实验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R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生生态系统结构破坏和功能异化,使江河、湖泊中的藻类(尤其是蓝藻)异常繁殖生长而出现“水华”现象。日趋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加剧了水华的发生,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水华的爆发是水体中的竞争平衡被打破,作为初级生产者的藻类异常增殖所致。水华在短时间内突然暴发成灾,与该种群已成为绝对优势生物的繁殖率达到超常速度有一定的关联。为了深入了解水体中优势种藻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本研究以“竞争机制学说”为理论依据,选取两种滇池中优势水华藻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以Lotka—Volterra的双种竞争模型为基础,进行试验设计。 试验结果表明: (1).温度变化试验中,常温25℃条件下共培养中铜绿微囊藻对蛋白核小球藻有很明显的抑制作用,与纯培养相比,小球藻的细胞数小于共培养中的细胞数:微囊藻则是在整个培养过程中纯培养中的细胞数总是大于共培养中的细胞数。15℃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的适应力比蛋白核小球藻差,小球藻几乎不受低温的影响;35℃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的适应力比蛋白核小球藻强,高温使微囊藻对小球藻的抑制力更为显著。 (2).磷浓度变化试验中,以BG-11培养基为基准。无磷条件下,两种藻均处于不良生长状态,相互的抑制作用不显著;增加1倍磷质量浓度条件下,微囊藻对小球藻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增加2倍磷质量浓度条件下,微囊藻几乎不对小球藻产生抑制作用,但最终形成优势。 (3).10.0×10<4>细胞/ml或20.0×10<4>细胞/ml的接种浓度差异对铜绿微囊藻和蛋白核小球藻的竞争实验影响不明显。 (4).通过纯培养取得参数K和r,变模型的微分形式为差分形式,以生长曲线拐点(密度制约起始点)出现的时间作为计算竞争参数的起始时间。经模拟计算获得竞争参数,量化微囊藻对小球藻在各种条件下的抑制能力。并以此作为微囊藻可能爆发成为“水华”的理由之一。根据这些试验结果,可以认为,在极度富营养化的滇池水体中,铜绿微囊藻生长良好,而且抑制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以至于当前的水华灾害以铜绿微囊藻为绝对优势。铜绿微囊藻水华在春夏之交气温回升时爆发、在秋季后气温降低后消退,而蛋白核小球藻在相对低温条件下可以形成优势,是滇池冬季水华爆发的潜在危险。
其他文献
中国电网的发展方向是形成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骨干网架和±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支撑。相比特高压交流输电,特高压直流输电拥有灵活、快速、易于调节的控制方式,可点对点、大功率、远距离将电力由发电中心输送至负荷中心,有利于缓和我国能源基地和负荷中心分布不均衡的矛盾,同时可以缓解中东部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压力。然而,特高压直流接入也为受端电网可靠性及事故备用带来了新问题,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双极闭锁会造
期刊
期刊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业得到了空前发展,随之各种管理问题也不断呈现.作为建筑业的核心工作-土建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一
本研究着手于生物量大且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烟草(云烟85),采用人工基质无土栽培技术,通过室内静态试验进行净化重度富营养化水(大清河水、草海水),把富营养化水处理、利用及收获
期刊
多肽: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家族(全称UDP-N-acetyl-D-galactosamine: polypeptide N-acetylgalactosaminyltransferase Family;简称O糖基转移酶家族/ppGalNAc-Ts)能将N-乙酰氨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