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韧性理念的乐山麻浩河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guwenshuru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具有的休闲游憩、物种保护与科普教育等功能,能有效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并改善城市环境。伴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升、近年来频发的自然灾害及缺乏可持续规划的高密度城市建设,我国城市湿地公园面临着湿地面积急剧减少、雨洪管理不科学、水体污染严重、湿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等严峻问题,城市湿地公园建设面临巨大挑战,急需重塑。本研究以四川乐山麻浩河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在运用景观生态学、景观设计学的基础上,从韧性城市理念出发,结合韧性理念下城市湿地公园的案例分析,总结了韧性城市理念下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法,并以此进行四川乐山麻浩河城市湿地公园的实践设计,旨在为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提供新的思路,为其他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本研究采用理论逻辑论证——案例分析总结的研究路径,构建基于韧性城市理念的城市湿地公园设计方法。首先通过对韧性、韧性城市、城市湿地公园相关理论的研究,总结了韧性城市的特性,探讨了韧性城市理念在国内外景观规划上的应用。其次,从韧性城市理念下城市湿地公园的特征出发,结合国内外优秀案例分析,构建基于韧性城市理念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是在本着韧性转化、因地制宜、生态优先、功能多样、生态多样化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上,从景观韧性、生态韧性、时间韧性、社会韧性四个角度进行韧性理念下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2)本文基于现场调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设计思路,将韧性理念下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法应用到四川乐山麻浩河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具体设计。首先,通过上位规划及SWOT分析,确立了麻浩河湿地公园的设计思路,通过前期现场踏勘、视线及高程分析,总结麻浩河湿地公园的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其次,通过湿地公园内道路系统的构建、水景观设计,塑造麻浩河湿地公园的景观韧性,通过驳岸、铺装和植物景观设计,加强麻浩河自身之间的结构韧性,提升对外御险能力,塑造麻浩河湿地公园的生态韧性和时间韧性;通过融入多元化功能及智慧科技,展示乐山麻浩河地域文化,提升景观社会韧性。最终完成韧性城市理念下的麻浩河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更新了韧性城市理念下城市湿地公园的设计理念,为韧性城市实施提供基础构成理论,在具体的设计项目中将相关学科知识融入到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综合分析湿地公园存在的问题及根源,从河道疏浚、驳岸、铺装、专项、植物等不同角度对韧性理念下的湿地公园进行全方位设计,使景观设计尺度与设计领域得到拓展,让韧性城市理念得以实现量化。在工程材料和方法融入韧性城市理念,客观上加强韧性城市在景观领域的实施保障。探寻了韧性城市理念下的湿地公园提升系统恢复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和抵抗外界灾害能力。对提升城市湿地公园的韧性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其他城市湿地公园实施韧性设计提供一个理论基础及实践参考。
其他文献
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中,许多村落被破坏了原有的乡村肌理,失去了乡村特色,乡村想要保留完整乡村特征与记忆越来越难。在这种背景下,国家也不断呼吁乡村建设应该尊重地域文化和自然条件,美丽乡村政策及乡村振兴战略中多次提到乡村发展要结合村落自然文化条件,延续乡村文脉。因此本文以汶川县核桃坪村为研究对象,探讨村落自然山水环境、文化脉络等地域特征要素和村落景观结合方式,在提升乡村景观品质的同时保留乡土特征,延续
学位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乡村景观是增强乡村旅游吸引力的重要载体。为了促进乡村景观的建设,本文从“三态融合”理念出发,以米易县新山村乡村景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三态融合”理念下乡村景观设计方法,并对新山村景观进行了设计,旨在为新山村景观设计提供新思路,并为其他山地民族乡村景观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三态融合”理念和乡村景观研究现状综述。本文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关于“三态融
学位
目的:探讨实验室自动化与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提升实验室检验工作效率的作用。方法: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检验科2019年6月9日~6月15日Remisol信息管理系统优化前、2019年12月8日~12月14日优化后生化、免疫样本的周转数据和自动审核的运行数据,与2018年9月自动质控启用前、2019年12月自动质控启用后的质控数据分析差异。结果:(1)流水线和信息管理系统优化后平均检测周期降低了34min;
期刊
西昌黄杉(Pseudotsuga xichangensis)为松科(Pinaceae)黄杉属(Pseudotsuga),属于四川省特有极小种群物种,树干高大挺拔,树型美观,在园林方面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在景观塑造,园林造景、公园绿化和美化环境上具有开发潜力,是珍贵的观赏植物物种。现阶段尚未见有针对西昌黄杉群落、种群特征及繁育等方面的研究报道。故开展西昌黄杉的种群与群落生态研究,旨在揭示其濒危原因,
学位
城市湿地公园是以生态环境保护、市民科普教育、休闲游憩和景观欣赏为主的特殊类型的城市公园,其具有典型的生态湿地功能。城市湿地公园被称为“城市之肾”,在维护城市自然、经济以及社会生态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道路是城市湿地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对公园的空间构建、功能分区、游客引导、景观品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城市湿地公园道路景观的研究多侧重于学者的主观分析,对道路景观进行客观定量的评价文献
学位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森林环境被城市空间占据,人们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压力也逐渐增大,这导致了人们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的恶化,以及对于优美自然环境的渴求。近年来森林康养理念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森林康养理念强调在森林环境中进行健康养生等活动,通过丰富的康养活动让人们接近大自然,充分吸收森林环境中的空气负氧离子,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目前森林康养理念的应用多集中于康养旅游或康养产业,森林康养在景
学位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在好多城市中一些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也在随之流失。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甜文化的内江市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提出发展地域文化的文化强市策略,强力推进生态环境景观建设,为市民打造生态、文化的宜居环境,因此在内江市中文化主题公园的设计建设迎来了新机遇。本文通过深入挖掘内江市的甜文化,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打造具有强烈甜城文化的主题公园。在具体的甜文化主题公园设计中围绕与甘蔗及甘蔗制糖相关的主
学位
乡土景观是当地居民对本土环境长期适应、改造和发展而形成的土地和土地上的空间及物质共同构成的综合体。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同时,部分乡土景观建设过于注重速度和规模,缺少对于人文景观的挖掘和塑造,加速了地域文化的流失,影响了乡土景观特色的塑造,因此,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刻不容缓。将地域文化与乡土景观进行有机结合,对于营造地域特色景观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了地域文化特色突出的苗寨乡土景观为研究对象,应用了文
学位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中仅有的自然景观元素,是城市绿地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居民进行休闲、游憩活动的重要场所。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市民对周边公园绿地的感受有了更高的要求。能否方便、快捷的进入城市公园,享受公园的“服务”已成为衡量城市居民生活状态与生活水平的重要评价标准。可达性作为衡量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合理性的一项重要指标,受到了广大学者的推崇。对于公园可达性的评价方法,
学位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上升,小城镇的建设需求日益增大,但也存在城镇面貌的同质化问题,如景观面貌雷同,建筑形式复刻化。“特色小镇”政策的提出虽然对促进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起到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着形式单一,景观大同小异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对场地原有的人文历史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忽视,缺乏场所精神和地域文化。文旅特色小镇作为特色小镇类型占比中的主要部分,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