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江三角洲地下水与地表水交互关系及其生态效应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 |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martinl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重要的湿地与候鸟保护区。由于人口增长和兴修水利工程、植树造林等各种人类活动,使得鄱阳湖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2003年以来长江三峡水库蓄水对鄱阳湖枯水位影响,以及拟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可能对鄱阳湖生态环境的影响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舆论和学术争鸣。研究长江三峡水库蓄水前后鄱阳湖水文情势变化特征,揭示三峡工程对鄱阳湖水文情势的影响势在必行。赣江三角洲是鄱阳湖水系入湖处发育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三角洲,研究其地下水与地表水交互关系对掌握鄱阳湖地区的水文及生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并依此分析拟建枢纽对鄱阳湖地下水及环境的影响,为评判枢纽建设的可行性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综合采用数值模拟、智能计算、统计分析等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小波分析法寻找降水量相近的水文系列,分析三峡水库建设前后鄱阳湖水文情势变化特点,结果是枯水期提前并延长,枯水期初期水位降低,但枯水期末期水位略有增高。基于水均衡理论建立研究区三维地下水运动模型,探讨地下水补给与排泄各要素间的关系,结合区域地下水与地表水动态特征,分析地下水与地表水交互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为地下水补给地表水,在丰水期河水位较高时为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研究区地下水与地表水交互作用较弱,地下水径流滞缓。运用水量平衡及支持向量机计算枢纽调控后鄱阳湖各测站水位,结合地下水运动模型模拟枢纽运行对地下水的影响,总的结果是调控期距河岸3 km范围内的地下水上升0-3 m,研究区地下水径流强度减弱。从模型均衡结果看枯水期地下水排泄量减少21.55%,丰水期补给量减少21.54%,地下水流场进入一种新的均衡状态。统计分析鄱阳湖水位与草滩范围、地下水埋深与植被带分布,结果显示出露草洲表现出明显的“水落滩出、水进草退”现象,且不同植被带内地下水埋深差异显著,地下水对地表水具有一定的补偿作用,地下水主要通过水埋深与总溶解固体影响土壤含水量与盐分,从而影响地表植被的分布与生长。本文将研究区地下水数值模拟技术与人工智能算法相结合,进行湿润地区关于地下水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解决了鄱阳湖地表水与地下水交互关系、拟建设鄱阳湖枢纽工程对地下水及生态环境影响、三峡水库蓄水对鄱阳湖水文情势的影响等科学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果与独特见解。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日益火爆,物业管理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性行业,但如何取得竞争的胜利是各物业管理企业面临的严峻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就要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桂枝中桂皮醛的含量。方法:采集五个桂枝主产地的11批药材,采用GC外标一点法定量,并进行方法学研究。结果:不同产地桂枝中的桂皮醛含量有较大差异,其顺序依
磁场重联是磁能转化为等离子体动能和热能的有效机制,也是日地能量耦合系统中的基本过程。研究表明广义欧姆定律中的非电阻项对于磁场重联动力学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多步隐格
研究背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是近年来在我国最先发现的一种新发传染病,它由新型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 virus,SFTSV)感染引起,SFTS起病较急,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常以不明原因发热、乏力起病,实验室检
【目的】为了保护、开发和利用北京百花山国家级地区大型真菌资源。【方法】采用踏查法和样线法在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子实体发生期间进行野外调查。【结果】该区域共有
背越式技术是当今跳高项目最为先进的技术,在世界大赛中优秀运动员均采用此技术。随着参加项目训练的运动员年龄越来越小,如:初中生,这就要求在训练中根据不同的年龄特征,采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努力实现大面积因材施教,就很有必要建设"泛在学习系统",即"线上线下相融合(混合)式的超时空学习的全息学堂"。在"5G+MR"的基础上,更
“转换”、“对等”是关涉翻译本质的两个基本方面,如何合理阐释是翻译学的根本问题。本文立足于翻译本质的辩证论,对翻译的性质进行分析和探讨,指出翻译是一项具有“绝对”
四字广告语在语音、修辞方面表现突出。在语音上,它节奏鲜明、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在修辞方面,它辞格运用丰富,体现了语言的均衡美、变化美、侧重美及联系美。
本文目的是研究地球深部物质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的物性,主要限定在对地核材料的物性研究,其方法是采用凝聚态物理理论及近年发展起来的高压实验技术来研究深部地球物理问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