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饲料的营养价值评定及其在鹅和鸭养殖上的应用

来源 :江苏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zx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桑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在生产中可替代部分畜禽日粮原料,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和改善畜产品品质。随着人畜争粮问题的严峻,推进饲料桑在畜禽上的研究与应用势在必行。然而目前对于桑叶在鹅及鸭饲料中的饲养效果鲜见报道,且尚无系统分析不同加工方式对饲养效果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将桑叶以桑叶粉、鲜叶、发酵、青贮等不同方式在扬州鹅和凤头鸭日粮中进行生产试验,研究其对扬州鹅和凤头鸭的饲料利用率、生长性能、生理生化指标及屠宰性能的影响,为桑叶的多元化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试验一桑饲料在扬州鹅日粮中能量及常规养分营养价值评定以及生长和屠宰性能的影响桑叶粉对鹅饲料营养物质利用率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扬州鹅仔鹅300只,平均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A组)、2%(B组)、4%(C组)、6%(D组)、8%(E组)桑叶粉,饲养周期共10周,试验期间统计生产性能,并在28日龄和70日龄时进行消化率试验,采集饲料和粪样测定相关营养成分消化指标。试验结束后选部分动物颈动脉放血处死,统计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血液生化指标,以确定桑叶粉的适宜添加量。结果表明:1)随着桑叶粉添加量的增加,饲料中的干物质、粗灰分、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钙、磷以及能量利用率均呈现下降趋势。2)随着饲料中桑叶粉的添加量增加,28日龄仔鹅和70日龄鹅粪便排泄量增加,干物质、粗灰分、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钙、磷和能量利用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28日龄鹅饲料中桑叶添加量达到8%时,试验组与对照组干物质利用率差异显著(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6%和8%桑叶粉可显著降低扬州鹅的平均日增重,提高仔鹅的料重比;饲料中添加桑叶粉能降低扬州鹅血液中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随着桑叶粉添加量的增加,仔鹅半净膛率有所下降,肝脏质量减小,腹脂率下降。综合上述试验结果,确定扬州鹅日粮中的最佳桑叶粉添加量为4%。试验二新鲜桑叶替代部分日粮对扬州鹅生长性能、血液生化、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4日龄扬州鹅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各半),分别用0%新鲜桑叶(对照组)、15%、24%和33%新鲜桑叶替代等重量日粮,进行4周的饲养周期,统计体质量增长和日耗料情况。试验结束时测定血常规和血液生化参数,并测定屠宰性能。试验结果表明:1)日粮中添加新鲜桑叶对扬州鹅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替代水平在24%以上时显著降低末期体质量(P<0.05)。2)和对照组相比,添加鲜桑叶的鹅肝脏指数和脾脏指数有一定增加,但心脏指数有所降低。综合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以及肉品质测试数据得出,新鲜桑叶的添加比例以15%为宜。试验三添加桑叶粉对凤头鸭生产性能、血液生化、屠宰性能、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鹅为22日龄扬州鹅,共12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各半),饲粮中分别添加0%发酵桑叶粉(对照组)、4%发酵桑叶粉和8%发酵桑叶粉,共饲养2周。结果表明:1)4%发酵桑叶粉组比8%发酵桑叶粉组鹅平均日增重高,料重比低,且均不及对照组增重和料重比理想;饲粮添加发酵桑叶粉对鹅血常规有一定影响但无显著变化(P>0.05)。2)与对照组肉品质指标相比,试验组鹅肉的p H值、灰分和蛋白质含量变化不显著。饲粮添加4%发酵桑叶粉,鹅肌肉中苏氨酸、谷氨酸、丙氨酸、赖氨酸四大风味氨基酸含量比对照组高19.5%。综上所述,添加4%发酵桑叶粉更有利于扬州鹅肉品质提高,味道更加鲜美。试验四青贮桑饲料对扬州鹅饲料利用率、生长性能、血液生化及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鹅为60日龄扬州鹅,共90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公、母各半),试验持续4周。1组为对照组,2组添加4%切成1cm碎片的新鲜桑叶;3组添加4%青贮桑叶(新鲜桑叶真空打包,青贮时间为1个月)。饲养期间记录体增重和消耗饲料量。试验结束后测定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青贮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新鲜桑叶组与对照组相比日增重有一定程度降低,说明通过青贮可以降低桑叶中的抗营养因子促进鹅的体重增加。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液常规参数的数值均有一定程度降低,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这说明在饲粮中使用不同处理方式的桑叶粉对鹅的健康状况均无不良影响。添加4%青贮桑叶后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低于添饲4%新鲜桑叶组。综上所述,桑叶的最佳添加比例仍然以4%为宜,青贮桑叶有利于鹅的体重增长,降低鹅肉胆固醇含量。试验五添加桑叶粉对凤头鸭生产性能、血液生化、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鸭为60日龄凤头鸭,共12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各半)。用0%、4%、6%、10%桑叶粉替代鸭基础日粮试验共4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6%桑叶粉时,鸭平均日增重最高。血糖水平随着桑叶粉添加量的增加显著降低(P<0.05),在添加6%时,含量最低。添加6%桑叶粉组凤头鸭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他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2)添加桑叶粉能提高肌肉中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其中6%添加组四大风味氨基酸含量最高。综上所述,添加6%桑叶粉是可行的,能显著改善其肉品质,降低胆固醇和脂肪含量。
其他文献
深海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快速、准确、灵敏的深海原位探测技术,对于研究地质概况、探测资源、检测污染物和保护环境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质谱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可对未知物定性定量检测等特点,可准确捕捉海洋内部化学物质动态变化过程,已成为深海原位分析的高效探测技术。本文对近年来有关水下质谱原位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讨论了现有水下质谱原位分析技
质子转移反应质谱(Proton Transfer Reaction Mass Spectrometer, PTR-MS)是一种快速高灵敏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国产PTR-MS自2008年建成以来,已经在部分技术和应用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本文首先介绍了仪器原理,阐明了待测物离子化、传输、探测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展示了国产PTR-MS的产品线,主要包括质子反转移反应质谱仪、双极性质子转移反应
目的:收集正常发育成熟的上下颌第一磨牙的牙髓血流量(Pulpal Blood Flow,PBF),分析计算其在生理状态下的“临床参考值范围”。采用iRoot BP Plus和矿物三氧化物聚集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对龋源性露髓的成熟恒牙行活髓保存,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检测仪(Laser Doppler Flowmetry,LDF)检测二者牙髓血流并评价成熟恒
采用旋涂法将制备的Cs3Bi2-xInxI9(x为0~20%)薄膜用作无机非铅钙钛矿太阳电池的光吸收层,通过成分调节实现了In3+在Cs3Bi2I9钙钛矿材料晶格内部的可控掺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等对Cs3Bi2-xInxI9钙钛矿薄膜的晶体结构、光学性能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和分析,通过测量电流密度-电压(J-V)特性
自适应网格对很多问题的数值方法在存储空间、计算量和精度方面影响很大.以一维和二维Allen-Cahn方程为例,基于移动网格法,建立了线性有限元数值模型.数值结果表明在移动网格下的数值解能够很好地保持原方程固有的能量稳定性质,高分辨率地捕捉变化特征,提高计算效率,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移动网格法也可用于数值积分、常微分方程数值解等问题.
结合无锡地区4个冷剂式系统典型案例,阐述了水源变频多联机在无锡地区的应用现状。探讨了水源变频多联机主要设备的设计选型、系统夏季最佳水温运行工况等。同时对复合式土壤源多联机系统的设计要点展开讨论,探讨了水源变频多联机的制冷综合能效比。在比较水源多联机系统和水源(环)热泵系统各自优势的基础上,提出可根据不同业态及负荷特性采用土壤源水源多联-水源(环)热泵复合式系统。
目的:探讨社区2型糖尿病团队管理联合全科门诊治疗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6-9月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各45例。研究组采用社区2型糖尿病团队管理联合全科门诊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糖[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压,血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
<正>在中国绘画中,存在一类将"石"作为审美对象来单独绘制的作品。与构成传统山水画的"石"元素不同,奇石扮演了一种特殊的角色。"皱、透、漏、瘦"的美学特点受到瞩目,蕴含着文人独有的审美趣味。日本绘画中的"石",则大多作为画面的衬景,而未被当作独立的描绘对象。这一差异在学界鲜有关注。中国的赏石观念从何时传入日本?是什么造成了中日两国赏石审美趣味的差异?
期刊
兴(興)的本义是众人会饮同欢,酒热烈激昂的兴致成为兴味盎然的诗的感情的形象比喻。在中国文化中,诗之兴与酒之兴一开始就产生了相互依存的关系,并在礼乐生活中进一步融合。以兴感为代表的中国文学,与源于古希腊的酒神精神有着某种相似性、联系性。西方文学中理性的日神精神与非理性的酒神精神的矛盾冲突构成了文学精神演变的主旋律,中国古典文化中也存在着感性狂欢与理性抑制的冲突,既表现为礼乐文化对酒的限制规范,也表现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活水平上得以快速提高,人们在消费上产生了极大的需求心理,“衣食住行”中的“衣”首当其冲,受文化的全球化冲击,传统服饰文化被边缘化的现象日益明显。高校不仅仅承担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的功能,作为青年聚集地,同样也成为服饰文化展示、交流的重要场所,传统服饰文化和其他服饰文化的对话成为大众所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将传统服饰与相关课程进行结合、增强校园文化活动中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