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股骨转子问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进行影像学评估和临床评估,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可行性,为临床该治疗方案是否可行提供参考,并且分析两种评估方法的差异及关联性,为评价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自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股骨转子间骨折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18例。对术后患者分别行骨盆正位X线检查和Harris评分。分别测量术后X线片中,股骨头覆盖指数、松动(假体、界面存在>2mm透亮带)和异位骨化程度。然后分别结合评价标准判断为优良或差。同时,从疼痛、关节功能、关节活动、行走能力四个方面进行Harris评分,然后结合评价标准进行判断。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就两种不同评价方式对患者进行划分视等级分布是否一致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若x2检验拒绝两种评价方式中患者分布的相对独立性,则进一步用Pearson列联系数r定量描述两种评价方式间的关联程度。
结果:Harris评分>90分的有8例,Harris评分80-90分的5例,Harris评分70-80分的l例,Harris评分<70分的4例。其中X线评价优良率66.7%,Harris评分优良率72.2%。X线评价的不同等级间,患者功能评分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应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尚可;Harris评分与x线评价结果无关联关系;单纯用Harris评分并不能全面评估关节的真实情况,同时用X线评分更客观、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