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上颌窦底部与上颌后牙位置临近,关系密切。当上颌窦底部过度气化致使上颌后牙根尖紧邻上颌窦底、甚至进入到上颌窦中时,对口腔多个学科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都将产生一定影响。上颌窦气化与许多因素相关,但其确切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至今尚不清楚。本次研究是应用口腔锥形束CT(CBCT),以上颌窦底部为观察界面,分析鼻腔结构异常诸如鼻中隔偏曲、中鼻甲气化和下鼻甲肥大,对上颌窦底部气化(Maxillary Sinus’s Inferior Pneumatization,MSIP)的影响。同时对正常上颌窦和上颌窦底部气化的上颌窦口径及上颌窦深度进行测量对比,探究上颌窦气化的相关机制及影响因素。资料与方法:根据本次实验资料入选和排除标准,收集2019年11月-12月于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并拍摄CBCT的11-27岁患者的CBCT影像资料71例,在自带eXamVisonQ软件图像上对鼻中隔偏曲、中鼻甲气化、下鼻甲肥大及上颌窦底部气化的患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测量上颌窦口径及上颌窦深度并进行对比。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鼻中隔偏曲、中鼻甲气化与上颌窦是否过度气化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鼻甲肥大与上颌窦过度气化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窦正常的CBCT结果中的双侧上颌窦口径均大于MSIP患者,但并非双侧上颌窦口径间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MSIP患者双侧上颌窦深度也都大于上颌窦正常的患者,也并非双侧上颌窦深度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研究中发现下鼻甲肥大及上颌窦底部气化患病率较高,下鼻甲肥大的患者更易出现上颌窦底部气化的现象。基于这些发现,我们建议口腔就诊病人,应注意检查鼻呼吸。口腔医生在分析患者CBCT应同时注意对鼻中隔偏曲、中鼻甲气化及下鼻甲肥大的检查分析,及时发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