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市报为经济发展、培育文明风气、促进社会文明程度做了大量卓有成绩的工作,为加快各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了贡献。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功能更加大强化、价格更低廉的数字产品走进大众生活,电脑、手机等新媒体载体逐渐被大众所接受,报纸尤其是地市报的受众流失严重,这些流失的受众成为新媒体的用户。传统报纸在驱使之下,唯一选择的路径就是向数字化“转型”,向数字化“融合”。 21世纪前期,许多地市级报纸开始尝试接触数字化,通过开办新闻网站、开通手机报的方法开辟新媒体市场,申请政府专项资金发展自己的新媒体,发展新媒体的地市报队伍中,有些地市报因为种种原因被淘汰、被掉队,失去了发展新媒体的打好机会。济宁日报正在面临的,也是全国大多地市报正在面对的,济宁日报在新媒体发展中所经历的,也正是全国大多数中小城市地市报新发展过程中的缩影。资金和体制两种因素制约地市报新媒体的发展主要问题,同时也是拦阻新媒体发展的主要原因。 本文以济宁日报的改革为基础,力图跳出狭隘及固有的思维模式,探讨地方传统媒体在媒介多元化环境下的生存之道。文章综合使用对比法、个案法、多向阐发法、SWOT分析与等方法,对济宁日报的发展战略进行思维加工。论文通过走访济宁日报的管理者及工作人员得到了一手资料,同时综合外地报社先进经验、做法,为思索报业集团的改革提供了一些借鉴的成功经验,从新闻传播学、经济学、公共关系学、及管理学等多个视觉深入,阐述外地地市报成功的原因,分析自身存在的不足,提出更加可行的方案,寻找新媒体发展契机,推动传统媒体更好的与互联网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