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场馆是为了满足运动竞赛、运动训练和大众体育消费需要而专门修建的各类运动场所的总称。体育场馆是制约体育产品供给与需求的重要因素。研究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而全运会场馆建设及投资规模大、社会影响广,是研究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典型例子。本文以近三届全运会主会场——上海、广州、南京的新建的综合场馆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学、市场营销学和管理学的角度对其赛后经营管理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试图找出存在问题并提出全运会场馆赛后经营管理的对策,希望能为全运会场馆的赛后经营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研究结果:(1)全运会体育场馆是公益性为主,非赢利性的体育设施;(2)我国全运会体育场馆赛后经营的影响因素按重要性排序为:地理位置-经营政策-后续投入-产权没有分离-服务质量;(3)采用非标准化的复合式(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占有主导地位,成熟的管理模式并未产生;(4)我国全运会场馆经营管理效益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和地域性特征;(5)全运会场馆与其周围辅设项目的同步发展体现了一种最简单、最直接的共生模式;(6)全运会场馆的社会贡献倾向于提高地产价值,繁荣区域的特色和满足大众健身娱乐需求方面;(7)国家宏观产业结构政策是全运会场馆发展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