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O2包覆的核壳结构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光致发光特性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ta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机纳米材料可以作为荧光探针因而在生物医疗领域有着重大的应用前景。由于SiO2能够抑制纳米颗粒的表面缺陷,改善其发光性能,易于修饰不同种类的官能团从而与生物分子进行偶联,近年来ZnO/SiO2核壳结构和QDs/SiO2核壳结构纳米颗粒的生物荧光探针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对于ZnO/SiO2核壳结构和QDs/SiO2核壳结构纳米颗粒的控制制备并调制其光致发光特性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论文基于以上研究背景针对QDs-SiO2核壳纳米结构的制备和发光特性研究这一研究方向,利用液相合成法和反相微乳液法,对ZnO纳米颗粒、ZnO-SiO2核-壳结构纳米颗粒和QDs-SiO2核-壳结构纳米颗粒的可控制备和光致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了液相合成法制备ZnO纳米颗粒的生长特性,实现了ZnO纳米颗粒形貌和发光波段的调制,并在液相合成法下实现了单分散的ZnO-SiO2核-壳结构纳米颗粒的制备,实现了SiO2包覆下将ZnO的发光强度增强一倍。实现了反相微乳液法下具有不同粒径和不同发光特性的ZnO纳米颗粒的制备,并在反相微乳液法下对ZnO纳米颗粒进行SiO2包覆,证明SiO2包覆显著增强ZnO的发光特性。通过反相微乳液法对CdSe/ZnS量子点进行了SiO2包覆,并对其光致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调控实验参数揭示了CdSe/ZnS-SiO2核-壳结构纳米颗粒的发光特性和形貌结构调控。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将有力促进人们对于QDs-SiO2核壳纳米结构的制备和发光特性这一研究方向的理解,推进ZnO-SiO2和QDs-SiO2核-壳结构纳米颗粒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实际应用。
其他文献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电子产品得到飞速发展,尤其是最近的十几年中,便携式电子产品及新能源交通工具,如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照相机、电动汽车等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锂离子电池等新能源储能系统的需求。而目前商用的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因此,符合现代电子设备要求的高性能电池负极材料的开发迫在眉睫。过渡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作为目前极有希望成为下一代商用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比容量高、充放
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ndolemine 2,3-dioxygenase,IDO1)是包含亚铁血红素的细胞内单体酶,位于两个结构域域中的亚铁血红素负责催化L-色氨酸通过犬尿氨酸降解途径的初始和速率限制步骤。这个反应通过色氨酸吲哚环的氧化反应发生,分别由IDO1、IDO2和TDO在哺乳类动物中单独催化。该催化反应导致一系列生物活性物的代谢产物,包含神经递质5-羟色胺、喹啉酸、褪黑素、N-甲基-D
表面等离子体是一种存在于具有相反介电常数介质界面的电磁波,其有效折射率大小对界面附近光学参数变化十分敏感,因此可通过改变系统的结构、光学参数,实现对表面等离子体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