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四川省的农业经济在经济总量中占据重要地位,面临消费增长、竞争加剧、资源约束等多重压力,在我国农业生产资料存量既定、增量有限且存在闲置浪费的现实情况下,仅靠传统的扩大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应该更多依靠农业技术进步以及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走内涵式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增强四川省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可以实现生产要素的数量结构的优化配置以及技术效益的充分发挥,提高农业技术效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本文在了解相关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相关理论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利用四川省21个市(州)2004-2013年期间的农业生产投入和产出面板数据,首先分析了四川省农业生产发展现状和10年间的动态变化;然后构建四川省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利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规模报酬可变的BCC模型,基于投入角度从宏观到微观的视角测算出四川省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以及21个市(州)2004-2013年间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值,同时进行时间序列、区域空间对比分析,总结出四川省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特征:(1)四川省整体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处于低水平并且还在持续降低,其对农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的贡献有限,整体为负影响;(2)2004-2013年的四川省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总体呈现出波动降低的形态;(3)四川省21个市(州)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区域发展不均衡,差距明显,此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最后通过聚类分析和投影分析,概括出四川省三种不同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类型各自的基本情况、发展优势与劣势。本文在查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四川省三种不同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类型各自发展优势与劣势,有针对性的提出以下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对策和建议,主要包括:(1)适度扩张农业生产规模,发展农业产业化,提升规模效率;(2)优化农业生产配套基础设施,促进农业现代化;(3)加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业生产者的能力;(4)合理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5)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